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造船厂、修船厂论文

基于精益生产分段组立任务包物量工时管理系统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 1.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工程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课题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课题研究工程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船厂任务包派送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工时管理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物量工时管理系统研究现状第15页
    1.4 论文结构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思路与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创新点第17-18页
第2章 基于精益生产的精细化派工管理模式研究第18-32页
    2.1 精益生产理论概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精益生产理论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精益生产在船舶行业中的应用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精细化派工管理模式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精细化派工管理作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精细化派工管理流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精细化派工运行保障机制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精细化派工推进风险与预防措施第25-26页
    2.3 基于精益生产的任务包划分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精益生产的任务包划分原则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WP/WO/WJ体系介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组立树下的WP/WO/WJ第28-29页
    2.4 MES中的精细化派工管理第29-3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3章 工时管理体系研究第32-42页
    3.1 精益生产模式下的工时理论概述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精细化的工时内涵及管理意义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工时构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工时S曲线第34-35页
    3.2 计划工时的预测——传统工时确定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三点估工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特排时法第36-37页
    3.3 实绩工时的获得——工时反馈体系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绩工时反馈要求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绩工时反馈流程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工时日报反馈单第39-40页
    3.4 工时评价指标的建立第40-4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任务包物量工时关系模型建立第42-60页
    4.1 BP神经网络内容介绍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BP神经网络原理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BP网络结构模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算法公式推导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BP神经网络算法步骤第48-49页
    4.2 BP神经网络在建立物量工时关系中的适应性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4.3 分段组立任务包物量分析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任务包WJ的编制原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任务包WJ的标准化分类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标准WJ的物量表征第52-56页
    4.4 任务包物量工时关系模型的建立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确定性WJ物量工时关系数学模型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非确定性WJ物量工时关系数学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 分段组立任务包物量工时管理系统研究第60-84页
    5.1 分段组立任务包物量工时数据库的建立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数据收集方式介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数据收集及归一化处理第60-62页
    5.2 物量工时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学习类数据录入模块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BP神经网络学习模块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统计学习模块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应用类数据录入模块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工时计算应用模块第65页
    5.3 物量工时管理系统的开发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开发工具选择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界面设计与程序编制第66-72页
    5.4 模型中间参数确定第72-74页
    5.5 实例验证及分析第74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系统可行性实例验证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工时数据对比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效率提升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6.1 论文工作总结第84页
    6.2 论文工作展望第84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8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88-89页
致谢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钢质游艇结构与强度设计校核及优化系统开发研究
下一篇:动力定位系统的推力分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