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8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1.3.1 关于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相关研究 | 第9-10页 |
1.3.2 关于侵略性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3.3 关于篮球技战术训练方面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4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2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4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4页 |
2.2.2 录像观察法 | 第14页 |
2.2.3 数理统计法 | 第14页 |
2.2.4 逻辑分析法 | 第14-16页 |
3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16-32页 |
3.1 侵略性进攻的特点 | 第16-20页 |
3.1.1 对抗性 | 第16-17页 |
3.1.2 主动性 | 第17-19页 |
3.1.3 侵略性 | 第19-20页 |
3.2 侵略性进攻的表现形式 | 第20-21页 |
3.2.1 以强打弱 | 第20-21页 |
3.2.2 以弱打强 | 第21页 |
3.3 我国男篮在2015年亚锦赛比赛中的侵略性进攻分析 | 第21-32页 |
3.3.1 我国男篮在对抗状态下的侵略性进攻表现 | 第23-25页 |
3.3.2 我国男篮充分发挥主动性,打出了侵略性进攻 | 第25-28页 |
3.3.3 我国男篮在比赛中表现出很强的侵略性 | 第28-32页 |
4 影响我国男篮侵略性进攻的因素分析 | 第32-38页 |
4.1 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 | 第32-33页 |
4.2 技战术因素影响 | 第33-35页 |
4.2.1 技术 | 第33-34页 |
4.2.2 战术 | 第34-35页 |
4.3 心理因素影响 | 第35-38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38-40页 |
5.1 结论 | 第38页 |
5.2 建议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6页 |
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