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病原细菌论文

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毒力和环境耐受性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英文缩略词表第9-12页
引言第12-13页
第一章:文献综述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研究进展第13-26页
    1 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2 李斯特菌病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脑炎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流产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败血症第16页
    3 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毒力岛和毒力因子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毒力岛 1( LIPI-1)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毒力岛 2(LIPI-2)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3 李斯特菌溶血素O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肌动蛋白聚集因子(Act A)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5 转录活化因子(PrfA)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6 磷脂酶C(PLC)第20页
    4 内化素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内化素A(InlA)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内化素B(InlB)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内化素C(InlC)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4 其他内化素第23页
    5 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致病机理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 细胞感染过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5.2 体内感染过程第25-26页
第二章:实验内容第26-55页
    试验一LM Inl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分子鉴定第26-40页
        摘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菌株和质粒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引物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主要试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仪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LM90SB2基因组的提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基因重叠PCR(SOE-PCR)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Inl C基因缺失片段的克隆和测序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重组穿梭质粒pKSV7-△InlC的构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电转用感受态细胞的制备(青霉素G法)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电转化和同源重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同源重组株遗传稳定性检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结果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上游同源臂和下游同源臂的扩增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基因重叠PCR扩增结果和测序鉴定结果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重组穿梭质粒p KSV7-△RsbV鉴定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不同时期菌的PCR鉴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重组InlC基因缺失株稳定遗传性的鉴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38-40页
    试验二LM90SB2-△InlC对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第40-50页
        摘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菌株以及实验动物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试剂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主要仪器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LD50的测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小鼠肝、脾、脑载菌量的测定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溶血实验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(MBMEC)侵染实验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小鼠LD50的测定结果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肝、脾、脑载菌量试验结果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溶血试验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MBMEC的侵染试验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48-50页
    试验三LM90SB2-△InlC对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环境耐受性的影响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摘要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菌株以及实验动物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试剂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主要仪器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酸碱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试验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酸碱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实验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试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54-55页
全文结论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附件第65-67页
    1.测序结果第65-66页
    2.作者简介第66页
    3.发表论文第66-67页
导师评阅表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CFD模拟的体育场场地区风环境设计研究
下一篇:电感耦合式射频等离子清洗系统设计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