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公安工作论文--治安工作论文--公共秩序管理论文

我国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理及其政府治理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一、导论第8-27页
    (一) 选题缘由第8-9页
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理论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实践意义第10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思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研究创新及难点第12页
    (四)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理论基础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基本概念第14页
    (五) 文献综述第1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文献总结第26-27页
二、群体新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机制分析第27-41页
    (一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形成的动力机制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利益的协调机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网民心理的传导机制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、网络传播中的议题设置机制第35-39页
    (二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动力机制的交织演进分析及模型图构建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动力机制的交织演进路径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发生机制的演进模型图第40-41页
三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的阶段特性及规律分析第41-55页
    (一) 群体性事件舆情萌发阶段的形态及特点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孕育时期的表现形态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萌发时期的特点第43-44页
    (二) 群体性事件舆情扩散阶段的规律及效应第44-5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扩散的一般规律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扩散的蝴蝶效应第47-52页
    (三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衰减的主要动因及潜在问题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衰减主要成因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平息的潜在问题第53-55页
四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必要性分析第55-61页
    (一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双重影响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网络舆情对现实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正向推进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网络舆情对现实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恶向推动第56-58页
    (二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意识层面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制度层面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技术层面第61页
五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机制探析第61-84页
    (一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动机及策略选择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从当事人的角度分析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从网民的角度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从媒体的角度分析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、从政府的角度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(二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政府是引发网络舆情的“敏感源”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政府是网络舆情治理的“主导者”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政府是网络舆情治理的“合作者”第67-68页
    (三)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“韧性”治理探析第68-8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“刚性”控制机制第68-7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“柔性”引导机制第77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--以济南市S社区为例
下一篇:成都市养老地产市场需求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