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本论文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| 第7-10页 |
缩写词表 | 第10-13页 |
第1章 紫珠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| 第13-17页 |
1.1 前言 | 第13页 |
1.2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2.1 黄酮类 | 第13页 |
1.2.2 萜类 | 第13-14页 |
1.2.3 酚酸及苯丙素类 | 第14页 |
1.2.4 其他成分 | 第14-15页 |
1.3 药理作用 | 第15-17页 |
1.3.1 抗炎作用 | 第15页 |
1.3.2 止血作用 | 第15页 |
1.3.3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| 第15页 |
1.3.4 镇痛作用 | 第15页 |
1.3.5 抗菌、抗病毒作用 | 第15-16页 |
1.3.6 抗肿瘤作用 | 第16页 |
1.3.7 毒性作用 | 第16页 |
1.3.8 其他作用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17-51页 |
2.1 材料简介 | 第1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17-33页 |
2.2.1 材料来源 | 第17页 |
2.2.2 仪器和试剂 | 第17-18页 |
2.2.3 提取分离 | 第18-21页 |
2.2.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| 第21-33页 |
2.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33-50页 |
2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3章 化合物的活性测试 | 第51-57页 |
3.1 肝保护模型筛选 | 第51-52页 |
3.1.1 试验材料 | 第51页 |
3.1.2 试验方法 | 第51-52页 |
3.1.3 试验结果 | 第52页 |
3.2 抗糖尿病模型筛选 | 第52-54页 |
3.2.1 PTP1B 酶模型 | 第52-53页 |
3.2.2 α-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模型 | 第53-54页 |
3.3 抗肿瘤模型筛选 | 第54-57页 |
3.3.1 试验材料 | 第54页 |
3.3.2 试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3.3.3 试验结果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裸花紫珠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| 第57-81页 |
4.1 概述 | 第57页 |
4.2 样品收集情况 | 第57-58页 |
4.3 研究内容 | 第58-81页 |
4.3.1 薄层鉴别研究 | 第58-62页 |
4.3.2 检查应符合胶囊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(附录 IL) | 第62页 |
4.3.3 含量测定 | 第62-81页 |
第5章 裸花紫珠胶囊质量标准草案 | 第81-8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附图 | 第88-12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28-129页 |
综述 | 第129-1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