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3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3 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3.1 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1.3.2 城市交通网络相关复杂性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基于对偶拓扑的城市路网复杂性案例研究 | 第20-52页 |
2.1 城市路网抽象方法概述 | 第20-30页 |
2.1.1 城市路网抽象主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1.2 城市路网抽象对偶法 | 第23-24页 |
2.1.3 国内外城市路网对偶拓扑比较研究 | 第24-30页 |
2.2 城市路网对偶法拓扑构建案例 | 第30-32页 |
2.2.1 北京市路网对偶法拓扑 | 第30-31页 |
2.2.2 广州市路网对偶法拓扑 | 第31页 |
2.2.3 西安市路网对偶法拓扑 | 第31-32页 |
2.3 城市路网基本复杂特性 | 第32-51页 |
2.3.1 网络基本统计指标 | 第33-36页 |
2.3.2 路网复杂特征指标 | 第36-41页 |
2.3.3 路网复杂性指标分布 | 第41-5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三章 基于路段属性的城市路网复杂性案例研究 | 第52-72页 |
3.1 基于路段属性的交叉口连续性判断法(RP-ICN 法) | 第52-55页 |
3.1.1 交叉口连续性判断法 ICN 进行路网二次拓扑的误差 | 第52-54页 |
3.1.2 基于路段属性的改进 ICN 判断法(RP-ICN 法) | 第54-55页 |
3.2 西安市路网应用“RP-ICN 法”抽象案例 | 第55-62页 |
3.2.1 西安市路网数据准备 | 第55-57页 |
3.2.2 基于 RP-ICN 法的路网抽象 | 第57-59页 |
3.2.3 西安 RP-ICN 法与 ICN 法抽象结果对比 | 第59-62页 |
3.3 基于“RP-ICN 法”的西安市路网复杂性分析 | 第62-70页 |
3.3.1 城市路网对偶拓扑方法比选 | 第62-64页 |
3.3.2 基于路段属性的西安 RP-ICN 拓扑复杂特性指标 | 第64-66页 |
3.3.3 基于路段属性的西安 RP-ICN 拓扑复杂性指标分布 | 第66-7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四章 宏观模型下路网拥堵演化复杂性案例研究 | 第72-101页 |
4.1 复杂网络“级联失效”理论与交通拥堵演化复杂性研究方法 | 第72-76页 |
4.1.1 复杂网络“级联失效”理论及研究思想概述 | 第72-73页 |
4.1.2 基于宏观交通流模型的城市路网拥堵演化复杂性研究方法 | 第73-76页 |
4.2 西安市宏观交通模型及研究数据准备 | 第76-81页 |
4.2.1 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模型框架 | 第76-78页 |
4.2.2 相关模型数据库简介 | 第78-80页 |
4.2.3 模型高峰小时交通量 OD 矩阵简介 | 第80-81页 |
4.3 实际交通需求下的西安路网拥堵演化复杂性 | 第81-92页 |
4.3.1 西安实际交通需求加载 OD 设计 | 第82页 |
4.3.2 实际需求下西安路网拥堵演化过程 | 第82-86页 |
4.3.3 实际需求拥堵演化复杂性分析 | 第86-92页 |
4.4 随机扰动交通需求下的西安路网拥堵复杂性 | 第92-98页 |
4.4.1 西安随机扰动交通需求 OD 设计 | 第92-94页 |
4.4.2 分区随机扰动需求下西安路网拥堵水平 | 第94-97页 |
4.4.3 分区随机扰动需求拥堵复杂性分析 | 第97-9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8-101页 |
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101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07页 |
附录 | 第107-137页 |
附录A ICN 法标号代码 | 第107-119页 |
附录B RP-ICN 法标号代码 | 第119-130页 |
附录C 对偶拓扑抽象点间关系矩阵代码 | 第130-132页 |
附录D 邻近点间连边数计算代码 | 第132-134页 |
附录E 西安城市综合交通模型各阶段模型公式 | 第134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