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1-12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1.1.3 实践价值 | 第14页 |
1.2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4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 | 第16-19页 |
1.2.3 文献评价 | 第19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孔子学院的由来与功能定位 | 第21-31页 |
2.1 孔子与孔子学院 | 第21-25页 |
2.1.1 孔子学院的提出与内涵 | 第21-22页 |
2.1.2 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| 第22-23页 |
2.1.3 孔子在世界文化的地位 | 第23-25页 |
2.2 国际传播视角下孔子学院的功能定位 | 第25-28页 |
2.2.1 国际传播的基本理论模式 | 第26-27页 |
2.2.2 孔子学院是特殊的文化传播者 | 第27页 |
2.2.3 孔子学院的功能厘定 | 第27-28页 |
2.3 孔子学院“走出去”战略 | 第28-31页 |
2.3.1 推广汉语教学教育 | 第28-29页 |
2.3.2 宣传中国文化经典 | 第29页 |
2.3.3 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成就、问题与对策 | 第31-42页 |
3.1 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成就 | 第31-34页 |
3.1.1 深受传播对象喜爱,推动了世界“汉语热” | 第31-32页 |
3.1.2 多种传播方式并用,助建了国家交流合作桥梁 | 第32-33页 |
3.1.3 传播内容丰富多彩,展示了华夏软实力 | 第33-34页 |
3.2 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3.2.1 传播主体:硬软件不前卫 | 第34-35页 |
3.2.2 传播方式:有程式化倾向 | 第35页 |
3.2.3 传播内容:思想深度不足 | 第35-36页 |
3.3 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阻碍因素 | 第36-39页 |
3.3.1 中国文化传播的“比较劣势” | 第37页 |
3.3.2 西方强势文化的掣肘 | 第37-38页 |
3.3.3 跨文化传播的自然屏障 | 第38-39页 |
3.4 孔子学院国际传播力提升的对策 | 第39-42页 |
3.4.1 优化师资和教材建设,实现本土化发展 | 第39页 |
3.4.2 加强文化交流互动,疏通文化传播渠道 | 第39-40页 |
3.4.3 铸造中华文化精品,加强传播效果评估 | 第40-42页 |
第4章 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 | 第42-52页 |
4.1 传播内容走向更高层次 | 第42-44页 |
4.1.1 开发高质量中国文化教材 | 第42-43页 |
4.1.2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| 第43-44页 |
4.1.3 强化价值观念的传播 | 第44页 |
4.2 传播手段多元化发展 | 第44-48页 |
4.2.1 把握各国文化差异 | 第45页 |
4.2.2 整合当地社会资源 | 第45-46页 |
4.2.3 寻求数字化传播路径 | 第46-48页 |
4.3 双向传播日益壮大 | 第48-52页 |
4.3.1 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越走越强 | 第48-49页 |
4.3.2 国外文化“引进来”越引越热 | 第49-50页 |
4.3.3 从文化交流到文化交融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案例分析 | 第52-58页 |
5.1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概况 | 第52-53页 |
5.1.1 西班牙孔子学院发展现状 | 第52-53页 |
5.1.2 马德里孔子学院简介 | 第53页 |
5.2 马德里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成就、问题与建议 | 第53-56页 |
5.2.1 马德里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成就 | 第53-54页 |
5.2.2 马德里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问题与建议 | 第54-56页 |
5.3 马德里孔子学院的发展趋势 | 第56-58页 |
5.3.1 传播主体“官方色彩”弱化趋势 | 第56页 |
5.3.2 传播内容本土化、深度化发展 | 第56-57页 |
5.3.3 传播手段数字化发展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