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言 | 第12-20页 |
·碱性岩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碱性岩的定义 | 第12-13页 |
·碱性岩的岩浆源区 | 第13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3-20页 |
·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体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·完成工作量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20-27页 |
·大地构造位置 | 第20-22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22-23页 |
·结晶基底 | 第22页 |
·沉积盖层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断裂带 | 第23-24页 |
·邻区的中生代碱性、偏碱性侵入岩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岩体地质与岩石学特征 | 第27-37页 |
·岩体地质特征 | 第27-31页 |
·二长岩 | 第27-28页 |
·霓辉正长岩 | 第28页 |
·含霞霓辉正长岩 | 第28-29页 |
·霞石正长岩 | 第29页 |
·粗面质角砾岩 | 第29-30页 |
·响岩质角砾岩 | 第30页 |
·正长斑岩和白榴石斑岩岩脉 | 第30-31页 |
·岩石学特征 | 第31-37页 |
·二长岩 | 第31-32页 |
·霓辉正长岩 | 第32页 |
·含霞霓辉正长岩 | 第32-33页 |
·霞石正长岩 | 第33-34页 |
·正长斑岩 | 第34页 |
·白榴石响岩 | 第34-35页 |
·粗面质角砾岩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紫金山碱性杂岩体锆石U-Pb 年代学研究 | 第37-50页 |
·概述 | 第37-39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39-41页 |
·锆石U-Pb 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| 第41-50页 |
·二长岩的年代学特征 | 第43页 |
·霓辉正长岩的年代学特征 | 第43页 |
·含霞霓辉正长岩的年代学特征 | 第43-44页 |
·霞石正长岩的年代学特征 | 第44页 |
·地质意义 | 第44-50页 |
第五章 岩石化学 | 第50-63页 |
·主要化学成分及标准矿物特征 | 第50-55页 |
·主量元素成分特征 | 第50-55页 |
·CIPW 标准矿物特征 | 第55页 |
·岩石系列、类型确定 | 第55-59页 |
·岩石化学成分命名 | 第55-56页 |
·岩石系列 | 第56-58页 |
·铝饱和程度 | 第58-59页 |
·主量元素变异特征 | 第59页 |
·形成环境的初步判定 | 第59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六章 岩体微量元素和Sr-Nd-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63-81页 |
·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63-68页 |
·稀土元素的丰度及标准化配分型式 | 第63-67页 |
·成岩作用的稀土元素判别 | 第67-68页 |
·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68-75页 |
·微量元素组成和地球化学模式 | 第68-73页 |
·成岩作用与形成环境的微量元素判别 | 第73-75页 |
·Sr-Nd-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75-79页 |
·Sr-Nd-Pb 同位素组成 | 第76-77页 |
·岩浆源区性质的Sr-Nd-Pb 同位素判别 | 第77-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岩石成因 | 第81-89页 |
·岩浆演化过程 | 第81-83页 |
·岩浆起源 | 第83-87页 |
·紫金山碱性杂岩体的成因 | 第87-89页 |
第八章 主要结论 | 第89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