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技术路线图 | 第17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基本理论分析 | 第18-23页 |
2.1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1.1 医患纠纷 | 第18页 |
2.1.2 医疗过错 | 第18页 |
2.1.3 医疗事故 | 第18-19页 |
2.1.4 医患纠纷鉴定 | 第19页 |
2.1.5 医患纠纷行政调解 | 第19-20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20-23页 |
2.2.1 非诉讼解决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决策前景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合作治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存在的问题——以隆回县为例 | 第23-31页 |
3.1 调查过程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2 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4-30页 |
3.2.1 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利用率低 | 第24-25页 |
3.2.2 医患纠纷行政调解成功率低 | 第25-26页 |
3.2.3 患方参与意愿低 | 第26-3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| 第31-42页 |
4.1 制度层面的缺陷是行政调解利用率低的根源 | 第31-34页 |
4.2 运行层面上的缺陷是行政调解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 | 第34-37页 |
4.3 机制缺陷是患者参与行政调解意愿低的直接原因 | 第37-42页 |
第五章 完善医患纠纷行政调解的对策 | 第42-53页 |
5.1 弥补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制度层面的缺陷 | 第42-45页 |
5.1.1 完善的医患纠纷行政调解的法律法规 | 第42-43页 |
5.1.2 扩大医患纠纷行政调解的法律适用范围 | 第43页 |
5.1.3 遵循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 | 第43-44页 |
5.1.4 赋予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协议更多的法律效力 | 第44-45页 |
5.2 弥补医患纠纷行政调解运行层面的缺陷 | 第45-47页 |
5.2.1 完善医患纠纷行政调解程序 | 第45-46页 |
5.2.2 建立完善的医患纠纷行政调解机制的救济机制 | 第46-47页 |
5.3 弥补医患纠纷行政调解机制层面的缺陷 | 第47-53页 |
5.3.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| 第47-49页 |
5.3.2 对医疗机构的建议 | 第49-51页 |
5.3.3 对患方的建议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