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输配电技术论文--输电制度论文--直流制输电论文

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晕起始场强与线下合成电场的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6-8页
1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现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效应引发的电磁环境问题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直流线路电晕起始场强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直流输电线下方合成电场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工作第13-14页
2 直流线路电晕起始场强与线下电场的计算方法第14-32页
    2.1 直流线路电晕与合成电场的形成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正极导线起晕机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负极导线起晕机理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合成电场形成第16页
    2.2 模拟电荷法计算导线表面电场与标称电场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模拟电荷法计算思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模拟电荷的选择与电位系数的计算第17-19页
    2.3 分裂导线电晕起始场强的计算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正极导线电晕起始判据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负极导线电晕起始判据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算例验证第23-24页
    2.4 线下合成电场的计算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离子流场基本方程与假设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合成电场计算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直流线下复杂环境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3 特高压直流线路电晕起始场强的计算分析第32-46页
    3.1 典型双极直流线路电晕起始场强计算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双极直流线路起晕场强计算模型建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子导线电晕起始场强与起始电压分布第32-34页
    3.2 双极直流线路电晕起始场强影响因素分析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线路结构的影响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大气压强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绞线结构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3.3 同塔双回直流线路电晕起始场强计算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同塔双回-+/-+排布方式电晕起始场强计算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同塔双回导线不同排布方式对电晕起始场强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4 特高压直流线路邻近房屋时线下合成电场分析第46-57页
    4.1 计算模型验证第46-47页
    4.2 双极直流输电线路邻近房屋时三维合成电场计算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地面与房屋顶面合成电场计算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三维与二维模型计算结果比较第50页
    4.3 双极直流输电线路邻近房屋时的合成电场影响因素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不同结构房屋模型对合成电场分布的影响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房屋高度对合成电场分布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房屋与线路中心距离对合成电场分布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4.4 同塔双回不同排列方式直流线路邻近房屋时的合成电场计算第54-5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5 特高压直流线路下方人体附近合成电场分析第57-65页
    5.1 人体尺寸与计算模型建立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人体模型尺寸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直流线下存在人体时合成电场计算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直流线下人体模型直接接地时合成电场分布第59-61页
    5.2 人体模型附近合成电场分布影响因素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人体正面与侧面站位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人体身高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人体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6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6.1 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第65-66页
    6.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W级风电机组基础环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
下一篇:峰值电流模式开关功率变换器的动态斜坡补偿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