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一、 绪论 | 第9-20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、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2、 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三)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、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2、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3、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(四)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1、 新生代农民工 | 第15-16页 |
2、 适应与城市适应 | 第16-17页 |
(五) 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1、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| 第17页 |
2、 社会化理论 | 第17-18页 |
(六)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、 实地研究法 | 第18页 |
2、 比较研究法 | 第18-20页 |
二、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分析 | 第20-29页 |
(一) 新生代农民工经济适应现状分析 | 第21-24页 |
1、 劳动与就业:就业观念转变,追求体面工作 | 第21-23页 |
2、 收入与支出:收入水平较低,趋向市民消费方式 | 第23-24页 |
(二)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生活适应现状分析 | 第24-26页 |
1、 社会交往意愿:渴望融入城市,与市民交往不足 | 第24-25页 |
2、 社会交往范围:交往范围单一,交往方式内卷化 | 第25-26页 |
(三)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适应现状分析 | 第26-29页 |
1、 身份认同:自我认同矛盾,社会身份边缘化 | 第27-28页 |
2、 精神状态:竞争压力大,心理承受能力低 | 第28-29页 |
三、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必要性及方式 | 第29-32页 |
(一) 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必要性 | 第29-30页 |
1、 实现社会工作价值 | 第29-30页 |
2、 促进农民工问题解决 | 第30页 |
(二)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主要方式 | 第30-32页 |
四、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实务分析 | 第32-48页 |
(一) 个案工作方法实务分析 | 第32-39页 |
1、 案例背景介绍 | 第32-33页 |
2、 问题描述与分析 | 第33-35页 |
3、 介入过程 | 第35-38页 |
4、 评估与结案 | 第38页 |
5、 专业反思:新生代农民工适应性介入视角 | 第38-39页 |
(二) 小组工作方法实例分析 | 第39-48页 |
1、 小组基本情况 | 第39-41页 |
2、 小组过程 | 第41-46页 |
3、 活动评估 | 第46页 |
4、 专业反思 | 第46-48页 |
五、 反思与建议 | 第48-54页 |
(一)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反思 | 第48-51页 |
1、 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| 第48-49页 |
2、 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| 第49-51页 |
(二) 建议 | 第51-54页 |
1、 社工层面: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,增强资源链接能力 | 第51-52页 |
2、 政府层面:加大政策支持,提高政府购买力度 | 第52-53页 |
3、 企业层面:践行企业社会责任,注重员工人文关怀 | 第53-54页 |
六、 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