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水资源税制度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4页 |
1 绪论 | 第15-22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7-21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7-18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8-21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2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1.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21-22页 |
2 我国推行水资源税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效益 | 第22-27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2.1.1 外部性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1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页 |
2.1.3 税费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2 现实效益 | 第25-27页 |
2.2.1 生活效益 | 第25页 |
2.2.2 生态效益 | 第25页 |
2.2.3 经济效益 | 第25-27页 |
3 我国的水资源费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2页 |
3.1 我国的水资源费制度 | 第27-30页 |
3.1.1 发展沿革 | 第27-28页 |
3.1.2 制度内容 | 第28-30页 |
3.2 我国水资源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3.2.1 征收标准不合适 | 第30-31页 |
3.2.2 征收效果较低 | 第31页 |
3.2.3 管理使用不当 | 第31-32页 |
4 河北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情况 | 第32-42页 |
4.1 以河北省为试点的原因 | 第32-33页 |
4.1.1 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| 第32-33页 |
4.1.2 地下水超采现象较为严重 | 第33页 |
4.1.3 收费政策不足的问题同样存在 | 第33页 |
4.2 河北省试点的政策概况 | 第33-37页 |
4.3 河北省试点成效 | 第37-39页 |
4.3.1 节水护水初见成效 | 第37-38页 |
4.3.2 政府收入有所增加 | 第38-39页 |
4.3.3 水资源征收管理更加规范 | 第39页 |
4.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39-42页 |
4.4.1 从量计征难以确切落实 | 第39页 |
4.4.2 部分民生保障企业税负增加 | 第39-40页 |
4.4.3 部分高耗水企业税负加重 | 第40页 |
4.4.4 后期有待于优化为从价计征 | 第40-41页 |
4.4.5 未明确专款专用 | 第41-42页 |
5 水资源税制度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| 第42-47页 |
5.1 水资源税的国际比较 | 第42-45页 |
5.1.1 俄罗斯 | 第42-43页 |
5.1.2 荷兰 | 第43-44页 |
5.1.3 德国 | 第44-45页 |
5.2 主要启示 | 第45-47页 |
5.2.1 纳税人科学划分 | 第45页 |
5.2.2 征税范围全面覆盖 | 第45页 |
5.2.3 税率差别化设置 | 第45-46页 |
5.2.4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| 第46页 |
5.2.5 税收收入专款专用 | 第46-47页 |
6 完善我国水资源税设计的建议 | 第47-55页 |
6.1 应遵循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6.1.1 节水为主原则 | 第47页 |
6.1.2 逐渐过渡原则 | 第47页 |
6.1.3 公平原则 | 第47-48页 |
6.2 税制要素设计 | 第48-51页 |
6.2.1 纳税义务人 | 第48页 |
6.2.2 征税范围 | 第48-49页 |
6.2.3 计税依据 | 第49页 |
6.2.4 税率 | 第49-51页 |
6.2.5 税收优惠 | 第51页 |
6.3 配套措施 | 第51-55页 |
6.3.1 加强水资源税税收宣传 | 第51-52页 |
6.3.2 普及和升级水资源相关配置 | 第52页 |
6.3.3 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| 第52页 |
6.3.4 完善相关的征信体系及论证鉴定模型 | 第52-53页 |
6.3.5 政府政策扶持或引导某些特殊企业 | 第53页 |
6.3.6 加强对水资源税实施效果的效应评估 | 第53页 |
6.3.7 以制度细化水资源税专款专用 | 第53-54页 |
6.3.8 加快涉税信息系统的研发升级 | 第54-55页 |
7 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