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基于预期损失的贷款减值准备金计提研究--以A银行为例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序言第8-11页
1 引言第11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框架和创新点第16-18页
2 相关理论分析第18-26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8页
    2.2 基础理论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巴塞尔协议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3 计提模型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已发生损失模型(Occurred Loss Model)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预期损失模型(Expected Loss Model)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动态拨备模型(Dynamic Provisioning Model)第24-26页
3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现状分析第26-35页
    3.1 我国贷款减值准备制度的发展过程第26页
    3.2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贷款五级分类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单独计提——贴现现金流模型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组合计提——迁移模型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动态拨备法第29-30页
    3.3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减值准备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顺周期性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3.4 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3-35页
4 巴塞尔协议预期损失法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方法和思路第35-44页
    4.1 预期损失法的应用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2 巴塞尔预期损失法贷款减值准备金计提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违约概率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违约损失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违约风险暴露第37页
    4.3 巴塞尔预期损失法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预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4.4 巴塞尔预期损失法与动态拨备法的比较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4.5 塞尔预期损失法与已发生损失法的比较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4.6 巴塞尔预期损失法的弊端第42-44页
5 A商业银行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研究第44-56页
    5.1 A商业银行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A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政策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发生损失模型下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5.2 A商业银行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模型选择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违约风险参数设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计提方法第49页
    5.3 两种模型方法下的贷款减值准备对比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5.4 基于预期损失模型法的应用建议第51-53页
    5.5 对我国贷款减值准备制度及方法的改进建议第53-56页
6 结论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-62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房地产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--基于2012年我国百家上市房地产公司案例
下一篇: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