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 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 
| 1.1 课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 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 
| 1.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 
| 第2章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理论研究 | 第14-23页 | 
| 2.1 电子式互感器 | 第14-19页 | 
| 2.1.1 电子式互感器理论基础及分类 | 第14-18页 | 
| 2.1.2 电子式应用问题分析 | 第18-19页 | 
| 2.2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 | 第19-21页 | 
| 2.3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光路结构 | 第21-22页 | 
| 2.3.1 基于偏振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| 第21-22页 | 
| 2.3.2 基于干涉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| 第22页 | 
| 2.4 小结 | 第22-23页 | 
| 第3章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和电磁型电流互感器混合应用问题分析 | 第23-39页 | 
| 3.1 电磁型电流互感器特性分析 | 第23页 | 
| 3.2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特性分析 | 第23页 | 
| 3.3 不同原理的电流互感器混合应用问题分析 | 第23-24页 | 
| 3.4 基于 RTDS 的电流互感器混合应用对继电保护影响研究 | 第24-38页 | 
| 3.4.1 实时数字仿真系统 RTDS 简介 | 第24-27页 | 
| 3.4.2 实验平台 | 第27-28页 | 
| 3.4.3 实验模型和参数 | 第28-31页 | 
| 3.4.4 故障类型 | 第31-38页 | 
| 3.5 小结 | 第38-39页 | 
| 第4章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和电磁型电流互感器混合应用工程应用 | 第39-44页 | 
| 4.1 目的及意义 | 第39页 | 
| 4.2 试验方法 | 第39-40页 | 
| 4.2.1 试验短路点设置 | 第39-40页 | 
| 4.2.2 试验方法 | 第40页 | 
| 4.3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0-42页 | 
| 4.3.1 线路出口三相短路分析 | 第40-41页 | 
| 4.3.2 主变低压侧和线电流对比 | 第41-42页 | 
| 4.3.3 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| 第42页 | 
| 4.4 小结 | 第42-44页 | 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4-45页 | 
| 5.1 结论 | 第44页 | 
| 5.2 展望 | 第44-45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 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49-50页 | 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 
| 作者简介 | 第51-52页 | 
| 附图 | 第52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