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6页 |
| 1.1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| 第7-9页 |
| 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| 1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9-11页 |
| 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1.3 我国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界定 | 第12-15页 |
| 1.3.1 旅游景区的含义及分类 | 第12-13页 |
| 1.3.2 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界定 | 第13-15页 |
| 1.4 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相关理论介绍 | 第16-28页 |
| 2.1 产权理论 | 第16-19页 |
| 2.1.1 产权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| 2.1.2 产权的构成与分类 | 第17页 |
| 2.1.3 有关产权的理论 | 第17-19页 |
| 2.2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9-24页 |
| 2.2.1 公共产品 | 第19-20页 |
| 2.2.2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| 第20页 |
| 2.2.3 准公共产品 | 第20-24页 |
| 2.3 动态博弈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2.4 拍卖理论 | 第25-28页 |
| 2.4.1 拍卖的含义 | 第25-26页 |
| 2.4.2 拍卖的基本类型 | 第26-28页 |
| 第3章 我国遗产类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现状 | 第28-34页 |
| 3.1 遗产类旅游景区的产品性质 | 第28页 |
| 3.2 遗产类旅游景区门票的实质 | 第28-29页 |
| 3.3 遗产类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的体制因素 | 第29-31页 |
| 3.4 遗产类旅游景区门票在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| 第4章 基于完全信息下动态博弈对门票涨价的分析 | 第34-49页 |
| 4.1 相关参与方的行为分析及假设 | 第34-37页 |
| 4.1.1 博弈过程 | 第35-36页 |
| 4.1.2 博弈结果预测及条件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4.2 基于完全信息下中央部门的单人博弈 | 第37-39页 |
| 4.2.1 模型假设 | 第37-38页 |
| 4.2.2 博弈过程 | 第38-39页 |
| 4.2.3 博弈结果 | 第39页 |
| 4.3 基于完全信息下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双人博弈 | 第39-42页 |
| 4.3.1 模型假设 | 第39-40页 |
| 4.3.2 博弈过程 | 第40-42页 |
| 4.3.3 博弈结果 | 第42页 |
| 4.4 基于完全信息下中央部门、地方政府和承包商的三方博弈 | 第42-49页 |
| 4.4.1 模型假设 | 第43-44页 |
| 4.4.2 博弈过程 | 第44-46页 |
| 4.4.3 参数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4.4.4 博弈结果 | 第47-49页 |
| 第5章 政策建议 | 第49-54页 |
| 5.1 建立科学的遗产类景区的管理制度 | 第49页 |
| 5.2 建立合理的听证会制度 | 第49-50页 |
| 5.3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拍卖 | 第50-52页 |
| 5.4 改变旅游景区门票收费方式 | 第52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