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24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1.3.1 关于课程目标的一般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3.2 关于中学英语课程目标的研究 | 第14-17页 |
1.3.3 中学英语语言技能目标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1.5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4页 |
1.5.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| 第20-21页 |
1.5.2 中学英语课程目标 | 第21-22页 |
1.5.3 中学英语语言技能目标 | 第22-24页 |
2 侧重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(1978-1985) | 第24-32页 |
2.1 背景:改革开放的实施、教育的重建和语法翻译法流行 | 第24-26页 |
2.1.1 实行改革开放,急需翻译人才 | 第24-25页 |
2.1.2 教育重建,重视外语阅读 | 第25页 |
2.1.3 语法翻译法流行 | 第25-26页 |
2.2 语言技能目标特点:突出培养阅读、翻译和自学能力 | 第26-30页 |
2.2.1 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| 第26-27页 |
2.2.2 技能目标简略,突出“译”的能力 | 第27-28页 |
2.2.3 掌握“三大块”,重视语法教学 | 第28-30页 |
2.3 反思:技能目标笼统、模糊,忽略语言运用能力 | 第30-32页 |
3 侧重培养初步交际能力(1986-1991) | 第32-40页 |
3.1 背景:改革开放的深化、培养“四有”新人和听说法兴起 | 第32-35页 |
3.1.1 深化改革开放,期望初步交际人才 | 第32-33页 |
3.1.2 培养“四有”新人,注重外语工具性 | 第33-34页 |
3.1.3 听说法兴起 | 第34-35页 |
3.2 语言技能目标特点:培养初步交际能力,注重听说能力 | 第35-38页 |
3.2.1 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| 第35-36页 |
3.2.2 技能目标细化,注重听说能力 | 第36-37页 |
3.2.3 掌握和理解“三大块”,增加功能意念 | 第37-38页 |
3.3 反思:技能目标不全面、衔接性弱,忽视读写能力 | 第38-40页 |
4 侧重培养交际能力(1992-2000) | 第40-50页 |
4.1 背景:经济全球化和素质教育的影响及交际法发展 | 第40-43页 |
4.1.1 经济全球化,亟待交际人才 | 第40-41页 |
4.1.2 实施素质教育,关注思想情感教育 | 第41-42页 |
4.1.3 交际法发展 | 第42-43页 |
4.2 语言技能目标特点:培养交际能力,注重语言输入 | 第43-48页 |
4.2.1 培养交际能力,重视整体素质 | 第43-45页 |
4.2.2 技能目标分两级,扩大语言输入 | 第45-46页 |
4.2.3 分两级掌握和理解“三大块”,增加交际和话题 | 第46-48页 |
4.3 反思:技能目标输入与输出不平衡,忽略功能意念 | 第48-50页 |
5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(2001-2013) | 第50-62页 |
5.1 背景:信息化与人才强国的提出,任务型教学法的通行 | 第50-53页 |
5.1.1 信息化的推进,需要发展综合人才 | 第50-51页 |
5.1.2 人才强国的提出,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| 第51-52页 |
5.1.3 任务型教学法通行 | 第52-53页 |
5.2 语言技能目标特点: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,突出“能做什么” | 第53-57页 |
5.2.1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| 第53-54页 |
5.2.2 语言技能目标分为九级,突出“能做什么” | 第54-55页 |
5.2.3 分级别掌握“四个方面”,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| 第55-57页 |
5.3 反思:目标纵横连接弱、碎片化,语言项目“难、繁、偏、旧” | 第57-62页 |
结语:横向整合、纵向衔接,加强目标灵活性 | 第62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