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曲线梁桥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地震动空间效应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桥梁弹塑性分析模型建立和抗震分析方法 | 第17-31页 |
2.1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1.1 时程分析法 | 第17-19页 |
2.1.2 大质量法 | 第19-20页 |
2.2 桥梁弹塑性分析模型建立 | 第20-31页 |
2.2.1 工程概况 | 第20-21页 |
2.2.2 非线性行为在 OpenSees 中的模拟 | 第21-26页 |
2.2.3 弹塑性分析模型建立 | 第26-31页 |
第3章 考虑行波效应的曲线连续梁桥动力反应分析 | 第31-47页 |
3.1 地震波的选取与地震波的输入 | 第31-34页 |
3.1.1 规范设计反应谱生成 | 第31-32页 |
3.1.2 地震波的选取 | 第32-34页 |
3.1.3 工况设置 | 第34页 |
3.2 动力反应结果分析 | 第34-44页 |
3.2.1 切向输入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2.2 径向输入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2.3 切向为主输入方向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2.4 径向为主输入方向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7页 |
第4章 考虑场地效应的曲线连续梁桥动力反应分析 | 第47-69页 |
4.1 实际五类场地划分 | 第47-48页 |
4.2 地震波的选取与地震波的输入 | 第48-52页 |
4.2.1 地震波的选取 | 第48-51页 |
4.2.2 工况设置 | 第51-52页 |
4.3 动力反应结果分析 | 第52-67页 |
4.3.1 A 类场地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3.2 B 类场地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3.3 C 类场地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3.4 D 类场地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3.5 E 类场地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3.6 五类场地下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5章 考虑圆心角变化的曲线连续梁桥动力反应分析 | 第69-85页 |
5.1 工况设置 | 第69-70页 |
5.2 动力反应结果分析 | 第70-83页 |
5.2.1 圆心角 0~0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70-72页 |
5.2.2 圆心角 30~0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72-74页 |
5.2.3 圆心角 60~0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74-76页 |
5.2.4 圆心角 90~0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76-78页 |
5.2.5 圆心角 120~0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| 第78-80页 |
5.2.6 曲率变化时曲线梁桥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| 第80-8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结论 | 第85-86页 |
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