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地下水论文

煤炭地下气化半焦的物化性质及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净化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煤炭地下气化简述第12-14页
    1.2 煤炭地下气化水的污染与净化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煤炭地下气化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煤炭地下气化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技术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半焦的物化性质及吸附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半焦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半焦的吸附性能第17-18页
    1.4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2 实验原理与测试方法第20-28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设备和原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仪器设备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原料及试剂第20-21页
    2.2 Cr(Ⅵ)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试样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2.3 苯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原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苯酚的测定第24页
    2.4 表征测试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元素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扫描电镜(SEM)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孔结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X射线衍射(XRD)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红外光谱(FTIR)第25页
    2.5 吸附等温线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Freundlich方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Langmuir方程第26页
    2.6 动力学研究第26-28页
3 气化工艺对半焦物化性质及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第28-46页
    3.1 半焦的制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管式炉气化模拟实验装置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半焦的制备方法第29页
    3.2 半焦的元素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3.3 半焦的孔结构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煤化程度对半焦孔结构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气化剂对半焦孔结构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气化温度对半焦孔结构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停留时间对半焦孔结构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3.4 XRD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3.5 FTIR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3.6 SEM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3.7 半焦对苯酚和Cr(Ⅵ)的吸附性能第42-44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4 煤层围岩对气化半焦物化性质及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第46-76页
    4.1 半焦的制备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半焦的制备过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半焦脱灰第47页
    4.2 页岩、砂岩对褐煤气化半焦物化性质的影响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半焦的元素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砂岩、页岩对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XRD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SEM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4.3 石灰岩对褐煤气化半焦物化性质的影响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半焦的元素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石灰岩对半焦孔结构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XRD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FTIR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SEM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4.4 石灰岩对烟煤、无烟煤气化半焦物化性质的影响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石灰岩对烟煤、无烟煤半焦孔结构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XRD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FTIR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4.5 石灰岩与褐煤共气化半焦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吸附时间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初始浓度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吸附温度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pH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吸附等温线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65-67页
    4.6 石灰岩与褐煤共气化半焦对Cr(Ⅵ)的吸附性能第67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吸附时间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初始浓度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吸附温度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pH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吸附等温线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6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7 石灰岩与褐煤共气化半焦的SEM分析及能谱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5 煤炭地下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的物化性质及吸附性能研究第76-98页
    5.1 焦作无烟煤地下气化模拟实验第76-77页
    5.2 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的物化性质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的孔结构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的XRD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的FTIR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的SEM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5.3 煤炭地下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吸附时间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吸附剂量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吸附温度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pH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吸附等温线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87-88页
    5.4 煤炭地下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对Cr(Ⅵ)的吸附性能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吸附时间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吸附剂量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吸附温度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pH对Cr(Ⅵ)脱除的影响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吸附等温线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93-94页
    5.5 煤炭地下气化“三带”残留物对煤气洗涤水中苯酚的脱除效果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吸附时间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吸附剂量对苯酚脱除的影响第94-9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95-98页
6 结论与创新点第98-100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98-99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99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08页
作者简历第108-110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煤层水中萘、菲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能力研究
下一篇:复杂多孔介质分形建模及溶质迁移LBM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