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低温物理学论文--超导电性论文

FeSe/SrTiO3体系低能元激发的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3-32页
    1.1 固体中的元激发第13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声子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磁振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极化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等离子激元第19-21页
    1.2 元激发对超导电性的影响第21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超导电性的发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BCS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高温超导的发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高温超导理论简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超导态的元激发第27-31页
    1.3 论文结构第31-32页
第2章 实验技术与原理第32-42页
    2.1 超高真空技术第32-34页
    2.2 分子束外延生长第34-35页
    2.3 低能电子衍射第35-36页
    2.4 电子能量损失谱第36-39页
    2.5 角分辨光电子谱第39-41页
    2.6 本论文所使用的仪器介绍第41-42页
第3章 SrTiO_3表面的元激发第42-50页
    3.1 背景介绍第42-44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F-K声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表面等离子激元第47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4章 FeSe薄膜的晶格动力学第50-70页
    4.1 背景介绍第50-59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样品的生长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ARPES测量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表面德拜温度测量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EELS的测量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61-62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单层FeSe薄膜的表面声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FeSe声子随薄膜厚度的变化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FeSe薄膜的德拜温度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FeSe中的反铁磁涨落第66-6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5章 FeSe/SrTiO_3界面的电子-声子相互作用第70-80页
    5.1 背景介绍第70页
    5.2 实验方法第70页
    5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0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氧化物衬底的统一性质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FeSe/SrTiO_3表面的能量损失模式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界面间的声子-声子相互作用(PPI)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界面间的电子-声子相互作用(EPI)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F-K声子的穿透效应与超导能隙的关系第77-7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6章 FeSe/SrTiO_3界面超导增强的微观图像第80-88页
    6.1 背景介绍第80页
    6.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0-8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界面极化子对超导的增强作用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极化子调节的界面超导增强模型第84-87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87-88页
第7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88-98页
    7.1 论文总结第88-89页
    7.2 论文展望第89-9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电子-玻色子相互作用(EBI)的绝热和非绝热极限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超导中的BCS和BEC极限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FeSe/SrTiO_3界面的BCS-BEC crossover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玻色子能量的估算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5 BCS-BEC crossover的调节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6 展望第96-98页
参考文献第98-112页
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第112-115页
致谢第115-119页

论文共11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寻找材料本征的和人工器件中的拓扑超导电性
下一篇:LuFe2O4材料磁电调控及低维结构拓扑磁性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