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| 第10-14页 |
1.2.1 转换层的功能 | 第10-11页 |
1.2.2 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及适用特点 | 第11-14页 |
1.3 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其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1 框支短肢剪力结构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2 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6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第2章 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分析与简化计算 | 第19-29页 |
2.1 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1.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| 第19-23页 |
2.1.2 时程分析法 | 第23-24页 |
2.2 框支短肢剪力墙的计算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2.1 壁式框架计算法 | 第24-25页 |
2.2.2 有限单元法 | 第25-26页 |
2.2.3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 | 第26-2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落地墙厚度对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| 第29-61页 |
3.1 结构计算软件的选取 | 第29页 |
3.2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29-33页 |
3.3 落地剪力墙厚度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3.1 结构质量中心及刚度中心的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2 模态的影响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3.3 自振周期的影响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4 落地剪力墙厚度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4.1 结构水平位移 | 第37-38页 |
3.4.2 结构层间位移角及层间有害位移 | 第38-42页 |
3.5 落地剪力墙厚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5.1 基底剪力及其分配的影响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5.2 构件内力的影响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6 转换梁内力影响分析 | 第46-52页 |
3.6.1 分析对象的选取 | 第47页 |
3.6.2 框支梁内力分析 | 第47-52页 |
3.7 时程分析的补充计算 | 第52-58页 |
3.7.1 地震波的选取及调整 | 第53-54页 |
3.7.2 结构的变形分析 | 第54-57页 |
3.7.3 结构的内力分析 | 第57-58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58-61页 |
第4章 落地墙数量对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| 第61-73页 |
4.1 模型建立 | 第61-63页 |
4.2 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3 落地墙数量对结构位移的影响分析 | 第65-68页 |
4.4 落地墙数量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| 第68-71页 |
4.4.1 基底剪力及其分配 | 第68-69页 |
4.4.2 构件内力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5章 转换层位置改变对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| 第73-93页 |
5.1 结构计算模型 | 第73页 |
5.2 转换层位置改变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| 第73-77页 |
5.3 转换层位置改变对结构楼层侧移的影响分析 | 第77-79页 |
5.4 转换层位置改变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| 第79-83页 |
5.5 时程分析 | 第83-86页 |
5.6 支撑对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| 第86-91页 |
5.6.1 计算模型简介 | 第86-87页 |
5.6.2 支撑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| 第87-89页 |
5.6.3 支撑对地震剪力传递分配的影响分析 | 第89-91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6章 结语及展望 | 第93-97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93-94页 |
6.2 展望 | 第94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