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复合材料论文

基于微管网载体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损伤自修复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中空纤维自修复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  1.3 微管网自修复体系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-13页
第二章 管网载体的拓扑结构优化第13-27页
    2.1 管网的结构模型第13页
    2.2 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加入管网后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沿程水头损失第16-19页
    2.3 非劣分层遗传算法优化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areto最优解介绍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管径编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创建初始种群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选择算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交叉算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变异算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算法的终止条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NSGA-II算法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第23-24页
    2.4 管网模型优化及结果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 管网实物研制及性能测试第27-33页
    3.1 管网载体的实物研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主要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管网载体实物研制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管网载体的互通性验证第28-29页
    3.3 加入管网的复合材料试样制备第29-31页
    3.4 管网载体的性能测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管网载体的互通性测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管网与复合材料力学兼容性的验证第31-3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节第32-33页
第四章 自修复实验及自修复效果的评价第33-42页
    4.1 修复剂的种类及选择第33-35页
    4.2 修复剂对自修复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4.3 修复剂的性能测试第35-36页
    4.4 修复剂循环补给装置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硬件结构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各部件参数设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修复剂循环补给装置工作状态第37页
    4.5 自修复实验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主要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自修复效果评价第38-41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2-44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42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42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8页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纳米时栅测量精度与电气误差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C/C-SiC摩擦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