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隋、唐至清前期(581~1840年)论文--清前期(1616~1840年)论文

清代前中期私铸问题研究1644-1799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一、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-1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过程中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第14-15页
    四、相关概念界定第15-16页
第一章 清代前中期私铸问题的背景第16-33页
    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私铸问题的社会背景第16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清代前中期的铜材供应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清代前中期的人口变化与西南开发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清代前中期的商业化和货币化第24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的货币体系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银两制度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制钱体系第29-33页
第二章 清代前中期私铸概况第33-58页
    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产生私铸的原因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私铸有利可图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制钱供应相对不足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官员怠政导致私铸有机可乘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官局私铸导致官钱质量低劣第39-40页
    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私钱的铸造与流通第4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私钱的种类与铸造方法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私铸的参与人员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私铸的地点与地域分布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私钱进入流通的途径第47-51页
    第三节 清政府对私铸的应对措施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法律规范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和平收买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更定钱制第55-58页
第三章 清代前中期私铸的特征与影响第58-69页
    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私铸问题的特征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数量较少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私铸中心的转移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官局私铸与民间私铸并行第61-63页
    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私铸问题的影响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加剧银贵钱贱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增加交易成本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缓和制钱不足第67-69页
结语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化线路遗产视角下的太行山陉道研究
下一篇:宋代入内内侍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