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政治理论论文--政治学史、政治思想史论文--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

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
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3页
导论第14-28页
    一、选题依据第14-19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-2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五、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第26-28页
第一章 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第28-37页
    一、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迷茫与传统并存的家族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厌恶与富裕交织的社会第30-32页
    二、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人道主义传统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社会批判理论第36-37页
第二章 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系架构第37-57页
    一、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:人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人是谁?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人的异化第38-41页
    二、人的本质的实现方式:健全的人格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爱的需要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自由的追求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自我的实现第47-49页
    三、人的生存状况的改造方案:健全的社会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般的方法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改变劳动境遇的经济的转型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实现真正民主的政治的转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爱和正义观念的文化的转型第54-57页
第三章 对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评析第57-69页
    一、显著特点:整体视角下的三重向度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主体性:现实的人为主体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践性:劳动是能力的表征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历史性:历史与现实的糅合与展开第60-61页
    二、合理之处:批判反思基础上注重人的复归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积极意义上的调和:综合、批判与构建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:人道化、人性化与人文化第63-65页
    三、局限性:“弥赛亚”情结与“乌托邦”色彩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抽象人性论的窠臼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资本主义实质的遮蔽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难以逃避的乌托邦第67-69页
第四章 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第69-77页
    一、作为批判与补充的理论意义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加深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深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体系构建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丰富马克思主义“人学大厦”第70-71页
    二、健全人格与健全社会方案的实践价值第71-7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解决现代性困境之策:全面与和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之策:全面协调与文化发展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个体道德与行为的规范方法:爱与存在第75-77页
结语第77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延安时期毛泽东党性教育思想研究
下一篇:福山政治秩序理论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