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绪论 | 第12-24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由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| 第13-21页 |
一、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(一)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(二)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研究 | 第14-18页 |
(三) 21世纪相关研究 | 第18-20页 |
二、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方法 | 第21-24页 |
第一章 上海民食困境的初现(1937-1942) | 第24-36页 |
第一节 上海的地理范畴及民食供应背景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航运封锁、物资限制对上海国内粮源的影响 | 第26-31页 |
第三节 日军海岸封锁、英美等国抗议对上海国外粮源的影响 | 第31-36页 |
第二章 上海民食困境的发展 | 第36-52页 |
第一节 前期民食救济与效果 | 第36-43页 |
一、国民政府短暂的民食调济 | 第36-37页 |
二、租界当局限粮出境、办理公粜 | 第37-38页 |
三、日伪方面的调节措施 | 第38-42页 |
四、米价持续上涨、抢米事件频发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“清乡”运动的逐步扩展对上海粮食状况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一、上海“清乡”地区的逐渐扩大 | 第43-44页 |
二、物资流动限制的增强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上海的粮食状况的影响 | 第45-52页 |
一、日军控制租界、封锁海岸 | 第45-47页 |
二、洋米锐减、米价上涨、抢米事件再起 | 第47-52页 |
第三章 汪伪政府上海民食供应之大米公粜 | 第52-65页 |
第一节 、“创口贴”式的短暂公粜 | 第53-55页 |
一、公粜实施的相关规定 | 第53-54页 |
二、公粜实施的具体情形 | 第54-55页 |
第二节 过渡性的大米公粜 | 第55-62页 |
一、公粜实施的相关规定 | 第55-58页 |
二、公粜实施的具体状况 | 第58-62页 |
第三节 评价与分析 | 第62-65页 |
第四章 汪伪政府上海民食供应之计口授粮 | 第65-97页 |
第一节 计口授粮的前期准备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计口授粮的实施 | 第66-90页 |
一、步入正轨的户口米配给 | 第66-68页 |
二、全面实行的户口米配给 | 第68-75页 |
(一) 对华新政策影响下的汪伪上海粮食政策与粮食机构 | 第68-71页 |
(三) 户口米配给具体状况 | 第71-75页 |
三、逐步放弃的户口米配给 | 第75-83页 |
(一) 战争后期的汪伪上海粮食政策与粮食机构 | 第75-78页 |
(二) 户口米配给具体状况 | 第78-83页 |
四、前租界的户口米粉配给 | 第83-86页 |
五、掺搭杂粮 | 第86-90页 |
第三节 评价与分析 | 第90-97页 |
一、计口授粮的正规性与汪伪政府的行政自信 | 第91-92页 |
二、全面实行的计口授粮与汪伪政府的粮食任务 | 第92-94页 |
三、逐渐放弃的计口授粮与日伪互不信任的粮食统制后期 | 第94-97页 |
结语 | 第97-102页 |
一、汪伪政府的上海民食应对措施呈阶段性变化 | 第97-99页 |
二、汪伪政府的自我判断左右上海民食应对措施的变化 | 第99-102页 |
附表 | 第102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8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