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公共建筑论文--展览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论文

基于解构主义建筑设计方法的科技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与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当今博物馆的发展新趋势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中国科技博物馆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当代解构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1.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3 选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分析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博物馆的定义及分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科技博物馆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演变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框架第19-20页
第2章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与设计手法解析第20-25页
    2.1 解构主义的历史与发展简述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解构主义来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从解构主义建筑到新有机建筑第21-23页
    2.2 解构主义建筑的表现形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表现主义的激情释放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“杂乱”中的“动态有序”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随机性与偶然性的追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错乱与冲突的表达第24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 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解构主义化的因素第25-32页
    3.1 解构主义化产生的外在因素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科学的进步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博物馆发展模式的转变第26-28页
    3.2 解构主义化的内在因素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审美原则的变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解构主义契合科技博物馆展示主旨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解构主义思想与中国书法的相似性第29-30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4章 科技博物馆的解构主义空间营建第32-53页
    4.1 科技博物馆的空间布局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科技博物馆的空间划分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科技博物馆空间平面布局的解构第34-36页
    4.2 解构主义设计手法表现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破碎、散乱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扭曲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突变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穿插、重叠、倾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形解第40-42页
    4.3 动态解构空间构建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多义性和模糊性的连续空间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动态空间的营建第45-48页
    4.4 科技博物馆空间氛围的营造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情感空间的营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故事性空间的构造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游戏性空间创造第50-5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5章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新馆解构主义设计解析第53-57页
    5.1 空间布局第53-54页
    5.2 展示空间第54-55页
    5.3 公共空间第55-57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5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附录A第63-65页
附录B第65-67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联邦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
下一篇:基于主模型的船用柴油机关键件集成CAM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