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1.1 昆虫胚胎发育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1.1 果蝇胚胎发育的研究 | 第13页 |
1.1.2 家蚕胚胎发育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 昆虫胚胎发育时期色素沉积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2.1 昆虫体色的类型 | 第14-15页 |
1.2.2 昆虫色素的定位与合成 | 第15页 |
1.2.3 家蚕体色的多样性 | 第15-16页 |
1.3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作用 | 第16-21页 |
1.3.1 锌指核酸酶技术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3.2 类转录激活因子核酸酶技术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3.3 CRISPR/Cas技术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3.4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拓展及应用前景 | 第19-21页 |
1.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家蚕无翅基因(Wnt1)的功能分析 | 第22-46页 |
2.1 引言 | 第22-24页 |
2.2 实验技术路线 | 第24页 |
2.3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38页 |
2.3.1 材料 | 第24页 |
2.3.2 主要药品、试剂和试验仪器 | 第24-29页 |
2.3.3 实验方法 | 第29-38页 |
2.4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4页 |
2.4.1 BmWnt1在家蚕胚胎发育期间的表达谱 | 第38-39页 |
2.4.2 BmWnt1突变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胚胎致死 | 第39-40页 |
2.4.3 BmWnt1基因敲除引起胚胎体节和点青的严重缺陷 | 第40-43页 |
2.4.4 BmWnt1靶点突变 | 第43页 |
2.4.5 BmWnt1敲除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 | 第43-44页 |
2.5 讨论 | 第44-4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3章 家蚕BX-C基因簇的功能分析 | 第46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3.2 材料和方法 | 第47-49页 |
3.2.1 材料 | 第47页 |
3.2.2 主要药品、试剂和试验仪器 | 第47-48页 |
3.2.3 实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4页 |
3.3.1 家蚕BX-C基因簇基因敲除影响蚕卵孵化率 | 第49-50页 |
3.3.2 BmUbx突变导致异位斑纹的出现 | 第50-51页 |
3.3.3 BmAbd-A的敲除诱导斑纹异位与体节扭曲 | 第51-52页 |
3.3.4 BmAbd-B突变体家蚕斑纹深化 | 第52-53页 |
3.3.5 突变体基因组检测 | 第53-5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