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4页 |
一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二 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综述 | 第14-18页 |
一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二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三 研究趋势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 | 第18-19页 |
一 研究的内容 | 第18-19页 |
二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9-21页 |
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| 第19-20页 |
二 《计算机基础》 | 第20页 |
三 教学模式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6页 |
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| 第23页 |
第四节 教学设计理论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与支撑条件 | 第26-39页 |
第一节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与特点 | 第26-31页 |
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| 第26-27页 |
二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| 第27-31页 |
第二节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| 第31-33页 |
一 目标化与可操性原则 | 第31-32页 |
二 仿真性与趣味性原则 | 第32页 |
三 开放性与完整性原则 | 第32页 |
四 整合性与可行性原则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人力支撑条件 | 第33-36页 |
一 计算机教师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| 第33-34页 |
二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 | 第34-35页 |
三 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能力 | 第35-36页 |
四 任务探究设计的能力 | 第36页 |
第四节 教学环境的支撑条件 | 第36-39页 |
一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| 第37页 |
二 提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任务型教学法在《计算机基础》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| 第39-47页 |
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教学起点的设计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学习任务的设计 | 第41-42页 |
第四节 学习环境设计 | 第42页 |
第五节 教学方法设计 | 第42-45页 |
一 任务的类型 | 第43-44页 |
二 创设布置任务 | 第44-45页 |
三 任务实施的过程控制 | 第45页 |
第六节 任务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任务型教学法在《计算机基础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与建议 | 第47-53页 |
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实施步骤 | 第47-49页 |
一 创设情境、引起注意、提出任务 | 第47页 |
二 共同讨论、分析任务、发现问题 | 第47-48页 |
三 针对问题、明确思路、提示重点 | 第48页 |
四 自主探索、领会意图、解决任务 | 第48页 |
五 检查结果、发现不足、评价总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任务型教学法在《计算机基础》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| 第49-53页 |
一 有效的学习环境设计 | 第49页 |
二 任务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特点 | 第49-50页 |
三 重视“任务型教学法”与其他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| 第50页 |
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转换教师的角色 | 第50-51页 |
五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| 第51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