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1 固废的单一处理措施带来的环境问题 | 第12页 |
1.1.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重点 | 第12页 |
1.1.3 工业生态学的快速发展 | 第12-13页 |
1.1.4 基于循环经济的固废综合处理产业园的提出 | 第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固废处理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循环经济用于固废处理的研究 | 第14页 |
1.2.3 固废综合处理产业园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固体废物的产生与循环经济的应用 | 第18-23页 |
2.1 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 | 第18-20页 |
2.1.1 生活垃圾的产生和污染 | 第18-19页 |
2.1.2 餐厨垃圾的产生和污染 | 第19页 |
2.1.3 粪便的产生和污染 | 第19页 |
2.1.4 污泥的产生和污染 | 第19-20页 |
2.1.5 医疗废物的产生和污染 | 第20页 |
2.2 循环经济的应用 | 第20-23页 |
2.2.1 静脉产业 | 第20-21页 |
2.2.2 静脉产业园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固废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建立思路 | 第23-28页 |
3.1 园区规划 | 第23-25页 |
3.1.1 规划指导思想 | 第23页 |
3.1.2 规划的基本原则 | 第23-24页 |
3.1.3 园区定位 | 第24页 |
3.1.4 园区规划目标 | 第24-25页 |
3.2 园区建设 | 第25-28页 |
3.2.1 建设原则 | 第25-26页 |
3.2.2 园区建设 | 第26页 |
3.2.3 园区布局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成都市固废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建设方案 | 第28-45页 |
4.1 成都市固废处理处置现状 | 第28-30页 |
4.1.1 成都市基本概况 | 第28页 |
4.1.2 成都市固体废物产生概况 | 第28页 |
4.1.3 成都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现状 | 第28-30页 |
4.2 成都市固废处理产业园的建设构想 | 第30-31页 |
4.3 成都市固废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建立 | 第31-45页 |
4.3.1 园区缓冲区建立 | 第31-32页 |
4.3.2 园区核心区建立 | 第32-40页 |
4.3.3 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 | 第40-43页 |
4.3.4 园区布局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成都市固废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建设效果评价 | 第45-68页 |
5.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6-52页 |
5.1.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| 第46-47页 |
5.1.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7-52页 |
5.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2-55页 |
5.2.1 权重计算方法的确定 | 第52页 |
5.2.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| 第52-55页 |
5.3 评价方法的确定 | 第55-58页 |
5.3.1 评价方法的确定 | 第55-56页 |
5.3.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及步骤 | 第56-58页 |
5.4 成都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的建设效果评价 | 第58-68页 |
5.4.1 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58-62页 |
5.4.2 隶属度的确定 | 第62-65页 |
5.4.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| 第65-68页 |
5.4.3.1 拟建园区的建设效果评价 | 第65-66页 |
5.4.3.2 现状虚拟园区的综合评价 | 第66-67页 |
5.4.3.3 拟建园区与现状虚拟园区评价结果的比较 | 第67-68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68-70页 |
结论 | 第68页 |
建议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