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域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--以湖南省N县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7页 |
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三、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依据 | 第17-22页 |
第一节 流动人口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县域流动人口管理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治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第四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湖南省N县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管理现状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湖南省N县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| 第22-24页 |
一、农民工居多 | 第22页 |
二、文化素质偏低 | 第22-23页 |
三、收入水平低 | 第23页 |
四、生活条件差 | 第23页 |
五、社会地位低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县域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 | 第24-26页 |
一、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成务工人潮 | 第24-25页 |
二、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| 第25页 |
三、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流动人口对县域社会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一、流动人口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| 第26页 |
二、流动人口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湖南省N县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| 第27-29页 |
一、制度保障方面 | 第27页 |
二、服务管理措施方面 | 第27-28页 |
三、信息管理方面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湖南省N县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 流动人口管理理念滞后 | 第29-30页 |
一、对流动人口存在歧视 | 第29页 |
二、缺乏责任意识和民本意识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机制面临障碍 | 第30-32页 |
一、管理主体各自为政沟通不畅 | 第30页 |
二、流动人口享有的权益难以打破户籍制度的阻滞 | 第30-31页 |
三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缺失 | 第31页 |
四、地方政府财政体制不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| 第31-32页 |
五、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机制还未建立 | 第32页 |
第三节 管理法规不健全 | 第32-33页 |
一、流动人口立法方面存在着缺陷 | 第32-33页 |
二、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在内容上也存在缺陷 | 第33页 |
第四节 管理措施不够完善 | 第33-36页 |
一、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宣传不到位 | 第33-34页 |
二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| 第34页 |
三、流动人口管理队伍不专业 | 第34-35页 |
四、流动人口管理主体缺乏监督 | 第35页 |
五、流动人口自理性不强 | 第35-36页 |
第五节 流动人口管理实效有待提升 | 第36-38页 |
一、流动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 | 第36页 |
二、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度不高 | 第36-37页 |
三、流动人口管理缺乏战略性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县域流动人口创新管理的对策 | 第38-48页 |
第一节 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理念 | 第38-39页 |
一、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 | 第38-39页 |
二、树立责任意识民本意识 | 第39页 |
第二节 建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机制 | 第39-42页 |
一、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的统一机构和管理协调机制 | 第39-40页 |
二、改革户籍制度 | 第40页 |
三、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40-41页 |
四、加大流动人口管理经费投入 | 第41页 |
五、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机制 | 第41-42页 |
第三节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法规 | 第42-43页 |
一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立法 | 第42页 |
二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立法的内容 | 第42-43页 |
第四节 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措施 | 第43-45页 |
一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宣传 | 第43页 |
二、着力提升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 | 第43-44页 |
三、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的专业队伍 | 第44页 |
四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| 第44-45页 |
五、提高流动人口组织化管理水平 | 第45页 |
第五节 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实效 | 第45-48页 |
一、加强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 | 第45-46页 |
二、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 | 第46页 |
三、促进流动人口的市民化 | 第46-47页 |
四、将流动人口发展纳入县域长远规划中 | 第47-48页 |
结束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