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小组计划书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9-13页 |
| (一) 方案设计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| (二) 小组计划书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| 1. 目的 | 第10页 |
| 2. 意义 | 第10页 |
| (三) 概念界定 | 第10-13页 |
| 1. 社会交往 | 第10-11页 |
| 2. 社会交往能力 | 第11页 |
| 3. 小组工作 | 第11-13页 |
| 二、方案设计的原因 | 第13-21页 |
| (一) 高校大学生的需求 | 第13-20页 |
| 1. 高校大学生社交障碍表现 | 第13-16页 |
| 2. 高校大学生社交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16-18页 |
| 3. 高校大学生社交能力提升需求 | 第18-20页 |
| (二)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| 第20-21页 |
| 三、高校大学生社交能力提升的小组方案 | 第21-38页 |
| (一) 理论支持 | 第21-23页 |
| 1. 发展心理学 | 第21页 |
| 2. 优势视角 | 第21-22页 |
| 3. 抗逆力理论 | 第22页 |
| 4. 镜中自我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(二) 小组设置 | 第23-24页 |
| 1. 小组目标 | 第23-24页 |
| 2. 服务对象 | 第24页 |
| 3. 小组特征 | 第24页 |
| 4. 招募方法 | 第24页 |
| (三) 小组具体实施方案 | 第24-34页 |
| 1. 第一期小组 | 第24-26页 |
| 2. 第二期小组 | 第26-27页 |
| 3. 第三期小组 | 第27-28页 |
| 4. 第四期小组 | 第28-30页 |
| 5. 第五期小组 | 第30-31页 |
| 6. 第六期小组 | 第31-32页 |
| 7. 第七期小组 | 第32-33页 |
| 8. 第八期小组 | 第33-34页 |
| (四) 所需的资源 | 第34页 |
| 1. 人力资源 | 第34页 |
| 2. 物资资源 | 第34页 |
| (五) 预计问题和应对措施 | 第34-36页 |
| 1. 小组成员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| 第34-36页 |
| 2. 社工自身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| 第36页 |
| (六) 小组方案评估 | 第36-38页 |
| 1. 小组评估内容 | 第36页 |
| 2. 小组评估方法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