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9-16页 |
一、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 选题的背景 | 第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二、 国内外文献及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3页 |
三、 可能的创新和局限 | 第13-14页 |
(一) 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(二) 局限之处 | 第14页 |
四、 论文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基本理论 | 第16-22页 |
一、 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(一) 社区 | 第16页 |
(二) 社区服务 | 第16-17页 |
(三) 信息化 | 第17-18页 |
(四) 社区服务信息化 | 第18页 |
二、 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0页 |
(一)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8-19页 |
(二)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三、 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要素构成及其作用 | 第20-22页 |
(一) 政府作用 | 第20页 |
(二) 企业作用 | 第20页 |
(三) 居民委员会作用 | 第20-21页 |
(四) 居民作用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姑苏区胥江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| 第22-30页 |
一、 发展历程 | 第22-23页 |
二、 主要模式 | 第23-24页 |
三、 主要成效 | 第24-25页 |
(一) 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| 第24-25页 |
(二) 社区办公效率提高 | 第25页 |
四、 存在问题 | 第25-27页 |
(一) 在资金投入上,尚无良好投融资机制 | 第25-26页 |
(二) 在运行管理上,条线系统兼容不够 | 第26页 |
(三) 在组织管理上,缺乏专业人才支撑 | 第26页 |
(四) 在服务居民上,无法满足居民多样需求 | 第26-27页 |
五、 原因分析 | 第27-30页 |
(一) 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偏少社区 | 第27页 |
(二) 企业缺乏投资收益,参与积极性低 | 第27-28页 |
(三) 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,部门各自为政 | 第28页 |
(四) 社区缺乏信息化人才吸引力,培训不足 | 第28页 |
(五) 居民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姑苏区胥江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 | 第30-33页 |
一、 与姑苏区沧浪街道“好管家”信息平台比较分析 | 第30-31页 |
(一) 项目简介 | 第30页 |
(二) 比较分析 | 第30-31页 |
二、 与上海“数字社区”比较分析 | 第31页 |
(一) 项目简介 | 第31页 |
(二) 比较分析 | 第31页 |
三、 与苏州新区“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”比较分析 | 第31-33页 |
(一) 项目简介 | 第31页 |
(二) 比较分析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| 第33-40页 |
一、 发挥主导作用,注重政策体系建设 | 第33-34页 |
(一) 注重规划,完善机制政策 | 第33页 |
(二) 自上而下,建立统一标准 | 第33-34页 |
二、 加强资金倾斜力度,建立良好投融资机制 | 第34-36页 |
三、 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| 第36-37页 |
(一) 大力推进社区通信网络设施建设 | 第36-37页 |
(二) 大力推进社区感知网络建设 | 第37页 |
四、 加强社区信息化人才建设 | 第37-38页 |
五、 丰富信息化服务内容 | 第38页 |
六、 构建社区服务信息化的运营机制 | 第38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