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近红外图像增强算法研究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-16页
第二章 IRFPA成像综述第16-21页
    2.1 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原理第16页
    2.2 红外焦平面阵列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2.3 存在的问题第17页
    2.4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主观评价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客观评价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19-21页
第三章 常用图像处理算法第21-39页
    3.1 盲元点检测与补偿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盲元的定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盲元检测算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盲元补偿算法第24-26页
    3.2 非均匀性校正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非均匀性的定义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第26-30页
    3.3 图像增强算法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灰度变换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直方图均衡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空间域滤波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简单的频域滤波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反锐化掩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同态滤波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各算法分析总结第36-3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四章 基于steerable pyramid近红外图像增强第39-55页
    4.1 原始图像采集及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4.2 消除盲元点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过热像元点的检测与补偿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死像元点的检测与补偿第42-43页
    4.3 去除非均匀性噪声第43-44页
    4.4 基于steerable pyramid近红外图像增强第44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Steerable Pyramid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低频系数处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高频系数处理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自适应插值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反锐化掩膜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5.1 工作总结第55-56页
    5.2 工作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3-64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pring和Android的采样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
下一篇: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课件设计与使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