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伪装型垃圾网页检测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文本相似性度量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4-15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伪装型垃圾网页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| 第16-27页 |
2.1 伪装型垃圾网页欺诈介绍 | 第16-19页 |
2.1.1 欺诈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1.2 作弊方式 | 第17-18页 |
2.1.3 产生原因 | 第18-19页 |
2.2 网页文本相似性度量研究 | 第19-21页 |
2.2.1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TF-IDF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.2 基于语义理解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| 第20页 |
2.2.3 隐性语义索引 | 第20-21页 |
2.2.4 基于主题模型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| 第21页 |
2.3 伪装型垃圾网页检测技术研究 | 第21-24页 |
2.3.1 基于统计的Cloaking检测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3.2 基于语义的Cloaking检测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4 系统技术基础 | 第24-26页 |
2.4.1 Jsoup | 第24-25页 |
2.4.2 DOM | 第25页 |
2.4.3 HtmlUnit | 第25-26页 |
2.4.4 MySQL | 第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伪装型垃圾网页检测系统设计 | 第27-41页 |
3.1 系统架构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2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网页文本相似性度量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2.1 系统组成 | 第28页 |
3.2.2 工作流程 | 第28-29页 |
3.3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网页文本相似性度量设计 | 第29-33页 |
3.3.1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文本建模 | 第29-32页 |
3.3.2 LDA主题模型下计算网页文本相似度 | 第32-33页 |
3.3.3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相似度计算流程 | 第33页 |
3.4 伪装型垃圾网页分类检测设计 | 第33-35页 |
3.4.1 网页的特征信息选取 | 第33-34页 |
3.4.2 随机森林分类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5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| 第35-40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伪装型垃圾网页检测系统实现 | 第41-50页 |
4.1 数据样本集的构建 | 第41-42页 |
4.1.1 模拟普通用户和搜索引擎 | 第41页 |
4.1.2 解析搜索结果页面获取网页信息 | 第41-42页 |
4.2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网页文本相似性度量实现 | 第42-43页 |
4.2.1 中文自动分词的实现 | 第42页 |
4.2.2 文本和特征向量的表示 | 第42-43页 |
4.2.3 文本相似度的计算 | 第43页 |
4.3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网页文本相似性度量实现 | 第43-45页 |
4.3.1 参数估计的实现 | 第43-44页 |
4.3.2 相似度计算的实现 | 第44-45页 |
4.4 伪装型垃圾网页分类检测实现 | 第45-49页 |
4.4.1 特征提取的实现 | 第45-47页 |
4.4.2 随机森林分类检测的实现 | 第47-4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50-57页 |
5.1 实验数据集介绍 | 第50-51页 |
5.2 实验环境介绍 | 第51页 |
5.3 评测指标介绍 | 第51-52页 |
5.4 分组实验说明 | 第52页 |
5.5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2-56页 |
5.5.1 第一组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5.2 第二组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3-5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总结 | 第57页 |
6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