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念性建筑空间及其设计表现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选题背景、价值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7页 |
2 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历史沿革与类型特征 | 第17-31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 | 第17-20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发展脉络 | 第17-19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 | 第19-20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、艺术特征以及分类情况 | 第20-31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 | 第20-28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艺术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基本分类 | 第29-31页 |
3 两类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对比分析 | 第31-49页 |
·人物型纪念空间的构造方式与案例分析 | 第31-38页 |
·人物型纪念空间的构造方式 | 第31-32页 |
·人物型纪念空间的对比分析 | 第32-38页 |
·事件型纪念空间的构造方式与案例分析 | 第38-44页 |
·事件型纪念空间的构造方式 | 第38-39页 |
·事件型纪念空间的对比分析 | 第39-44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营造的常规手法与问题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营造的常规手法 | 第44-46页 |
·纪念性建筑空间营造中的问题分析 | 第46-49页 |
4 纪念性"场"的形成及其设计表现 | 第49-63页 |
·纪念性"场"的类型和构成元素 | 第49-55页 |
·场理论与场精神 | 第49-50页 |
·纪念性"空间场"的类型 | 第50-52页 |
·纪念性"空间场"的构成元素 | 第52-55页 |
·纪念性"场"的营造与视象心理 | 第55-60页 |
·纪念性"空间场"的感官体验 | 第56-58页 |
·纪念性"空间场"的视觉表达 | 第58-59页 |
·纪念性场所的感知与心理效应 | 第59-60页 |
·纪念空间场的设计表现 | 第60-63页 |
·时代性纪念空间场的的设计表现 | 第60-61页 |
·人物型纪念空间场的设计侧重 | 第61-62页 |
·事件型纪念空间场的设计要点 | 第62-63页 |
5 "西安事变"纪念空间方案构想 | 第63-77页 |
·纪念空间营造的定位与意义 | 第63-64页 |
·事件背景简介与空间定位 | 第63页 |
·营造专项纪念空间的现实意义 | 第63-64页 |
·纪念空间营造的现状与新建构思 | 第64-66页 |
·当前营造的纪念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| 第64页 |
·纪念空间的主题分析与立意构思 | 第64-65页 |
·纪念场所的边界处理与环境协调 | 第65-66页 |
·纪念空间的设计表现 | 第66-77页 |
·"西安事变"纪念空间的轴线与布局 | 第66-68页 |
·"西安事变"纪念空间的主题造型 | 第68-69页 |
·"西安事变"纪念空间的空间节点 | 第69-75页 |
·“西安事变”纪念空间的铺地小品 | 第75页 |
·"西安事变"纪念空间的植物边界 | 第75-77页 |
结语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3页 |
附录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