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2-16页 |
ABSTRACT | 第16-19页 |
缩略符号说明 | 第20-2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4-56页 |
1.1 20世纪伟大的开始——肝素 | 第24-32页 |
1.1.1 肝素的动物来源多样性 | 第25-27页 |
1.1.2 肝素的化学结构 | 第27-29页 |
1.1.3 肝素类药物的抗凝血作用机制 | 第29-32页 |
1.2 未分级肝素活性的标准 | 第32-37页 |
1.2.1 肝素效价标准化的历程 | 第32-33页 |
1.2.2 国际标准和药典标准 | 第33-34页 |
1.2.3 体外活性测试 | 第34-36页 |
1.2.4 活性测试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1.3 低分子肝素 | 第37-44页 |
1.3.1 低分子肝素的种类和结构 | 第37-41页 |
1.3.2 低分子肝素活性的国际标准和药典标准 | 第41页 |
1.3.3 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等同性 | 第41-44页 |
1.4 低分子肝素的结构表征 | 第44-54页 |
1.4.1 Top-down分析策略 | 第45-51页 |
1.4.2 Bottom-up分析策略 | 第51-53页 |
1.4.3 生物信息学软件 | 第53-54页 |
1.5 论文大纲 | 第54-56页 |
第二章 依诺肝素钠药品一致性评价 | 第56-76页 |
2.1 引言 | 第56-57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57-58页 |
2.2.1 试剂与耗材 | 第57页 |
2.2.2 主要仪器 | 第57-58页 |
2.2.3 色谱柱 | 第58页 |
2.2.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| 第58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58-65页 |
2.3.1 样品处理 | 第58-59页 |
2.3.2 核磁共振波谱测定单糖组成 | 第59页 |
2.3.3 离子对试剂反相色谱-质谱联用测定二糖组成 | 第59-61页 |
2.3.4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-质谱联用测定寡糖片段组成 | 第61-63页 |
2.3.5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-质谱联用测定完整糖链组成 | 第63-65页 |
2.3.6 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 | 第65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5-75页 |
2.4.1 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单糖、二糖组成比较 | 第66-69页 |
2.4.2 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寡糖组成比较 | 第69-71页 |
2.4.3 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完整糖链组成比较 | 第71-73页 |
2.4.4 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主要组分相对含量比较 | 第73-7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三章 不同生物来源低分子肝素的结构差异探究 | 第76-92页 |
3.1 引言 | 第76页 |
3.2 实验材料 | 第76-78页 |
3.2.1 试剂与耗材 | 第76-77页 |
3.2.2 主要仪器 | 第77页 |
3.2.3 色谱柱 | 第77页 |
3.2.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| 第77-78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78-79页 |
3.3.1 牛小肠粘膜和牛肺低分子肝素的制备 | 第78页 |
3.3.2 母本牛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的效能评估 | 第78页 |
3.3.3 低分子肝素相对分子质量、1,6-内醚含量及抗凝血活性测定 | 第78页 |
3.3.4 二糖组成分析 | 第78-79页 |
3.3.5 寡糖组分分析 | 第79页 |
3.3.6 完整糖链分析 | 第79页 |
3.3.7 单糖组成分析 | 第79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79-91页 |
3.4.1 两种牛低分子肝素单糖组成比较 | 第84-85页 |
3.4.2 两种牛低分子肝素二糖组成比较 | 第85-86页 |
3.4.3 两种牛低分子肝素完整糖链组成比较 | 第86-88页 |
3.4.4 两种牛低分子肝素末端结构相对含量比较 | 第88-9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四章 母本肝素和其对应的低分子肝素的结构关系 | 第92-110页 |
4.1 引言 | 第92页 |
4.2 实验材料 | 第92-94页 |
4.2.1 试剂与耗材 | 第92-93页 |
4.2.2 主要仪器 | 第93-94页 |
4.2.3 色谱柱 | 第94页 |
4.2.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| 第94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94-97页 |
4.3.1 Top-down和Bottom-up综合结构分析 | 第94-95页 |
4.3.2 新的生物信息学软件——GlycCompSoft的应用 | 第95-96页 |
4.3.3 主成分分析 | 第96-97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97-109页 |
4.4.1 六批仿制药依诺肝素钠质量评估 | 第97-99页 |
4.4.2 母本肝素和其产品低分子肝素的单糖组成比较 | 第99-101页 |
4.4.3 母本肝素和其产品低分子肝素的寡糖组成比较 | 第101-102页 |
4.4.4 母本肝素和其产品低分子肝素的少量寡糖组分相对含量比较 | 第102-104页 |
4.4.5 母本肝素和以产品低分子肝素关联性分析 | 第104-10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第五章 新型包被毛细管在低分子肝素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| 第110-122页 |
5.1 引言 | 第110页 |
5.2 实验材料 | 第110-111页 |
5.2.1 试剂与耗材 | 第110页 |
5.2.2 主要仪器 | 第110-111页 |
5.2.3 分离毛细管 | 第111页 |
5.2.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| 第111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111-112页 |
5.3.1 样品准备 | 第111-112页 |
5.3.2 负离子模式毛细管电泳和质谱联用 | 第112页 |
5.3.3 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 | 第112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112-121页 |
5.4.1 负离子模式毛细管电泳-质谱联用的Interface | 第112-113页 |
5.4.2 负离子模式毛细管电泳-质谱联用方法的开发和验证 | 第113-115页 |
5.4.3 应用毛细管电泳-质谱法分析超低分子量肝素 | 第115-116页 |
5.4.4 应用毛细管电泳-质谱法分析依诺肝素钠基本组成单元 | 第116-119页 |
5.4.5 应用毛细管电泳-质谱法分析依诺肝素钠完整糖链 | 第119-12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全文总结 | 第122-124页 |
回顾本论文的内容 | 第122页 |
本文取得的创新成果 | 第122-123页 |
本文不足之处 | 第123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8-141页 |
学术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