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--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

基于断裂强度的树脂金刚石线锯锯切单晶硅切片厚度研究

摘要第11-13页
Abstract第13-15页
第1章 绪论第16-28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2 固结磨粒线锯切割技术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磨粒临界切割深度研究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材料去除机理及临界切割深度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锯切力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1.4 切片表层裂纹损伤研究现状第21-23页
    1.5 切片断裂强度研究现状第23-25页
    1.6 切片厚度研究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1.7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6-28页
第2章 磨粒切割深度及锯切力研究第28-5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页
    2.2 磨粒切割深度数值模型第2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树脂金刚石线锯丝模型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磨粒切割深度分析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计算流程第37-39页
    2.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磨粒切割深度影响因素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锯切力分析第42页
    2.4 锯切力实验研究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验设备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实验参数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锯丝弓角测量第45-47页
    2.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7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7-50页
第3章 单晶硅切片表层裂纹损伤研究第50-6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0页
    3.2 切片裂纹损伤深度模型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切片裂纹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位裂纹损伤深度模型第51-53页
    3.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磨粒位置偏角对中位裂纹损伤深度的影响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工艺参数对中位裂纹损伤深度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  3.4 切片表层裂纹损伤实验研究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实验方案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流程第59-61页
    3.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裂纹损伤形貌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裂纹损伤深度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4章 单晶硅切片断裂强度研究第66-8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6页
    4.2 单晶硅切片断裂强度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4.3 切片断裂强度数值模型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切片表层裂纹分布模型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裂纹临界应力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计算流程第73-75页
    4.4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切片断裂强度的韦布尔分布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裂纹参数对切片断裂强度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4.5 单晶硅切片断裂强度实验研究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切片断裂强度表征方法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实验方案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5章 基于断裂强度的单晶硅切片厚度确定第84-10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4页
    5.2 锯切过程切片最大应力及切片厚度确定第84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切片自由振动分析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切片受迫振动分析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切片最大应力与破片率分析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切片厚度确定第94-97页
    5.3 相同破片率下不同规格切片厚度确定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规格切片的厚度关系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圆形切片厚度的确定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矩形切片厚度的确定第100-10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01-102页
结论与展望第102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6页
致谢第116-11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第118-120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及其电化学传感应用研究
下一篇:质谱联用新技术在低分子肝素药物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