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载自组织网络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车载自组织网络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3 车载自组织网络隐私保护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3.1 安全需求 | 第12-14页 |
1.3.2 隐私保护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| 第17-19页 |
1.4.1 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2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8-19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0-26页 |
2.1 车载自组织网络的隐私度量 | 第20-21页 |
2.2 公钥密码体制 | 第21-23页 |
2.3 群签名 | 第23页 |
2.4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3 基于虚拟车辆的假名变换方案 | 第26-42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相关工作 | 第26-27页 |
3.3 系统模型 | 第27-29页 |
3.3.1 网络模型 | 第27-29页 |
3.3.2 攻击者模型 | 第29页 |
3.4 基于虚拟车辆的假名变换方案 | 第29-33页 |
3.4.1 系统初始化 | 第29-30页 |
3.4.2 进入混合区 | 第30页 |
3.4.3 假名变换 | 第30-31页 |
3.4.4 假名更新 | 第31页 |
3.4.5 退出混合区 | 第31-33页 |
3.5 安全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6 隐私度量 | 第34页 |
3.7 仿真实验 | 第34-41页 |
3.7.1 仿真环境介绍 | 第35-37页 |
3.7.2 仿真实验 | 第37-41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基于轨迹混淆和虚拟车辆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 | 第42-52页 |
4.1 引言 | 第42页 |
4.2 相关工作 | 第42-43页 |
4.3 系统模型 | 第43-45页 |
4.3.1 网络模型 | 第43-44页 |
4.3.2 攻击者模型 | 第44-45页 |
4.4 基于轨迹混淆和虚拟车辆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 | 第45-47页 |
4.4.1 系统初始化 | 第45页 |
4.4.2 提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请求 | 第45页 |
4.4.3 退出混合区 | 第45-46页 |
4.4.4 虚拟位置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4.5 安全性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6 隐私度量 | 第48页 |
4.7 仿真实验 | 第48-51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5 总结和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