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引言 | 第12页 |
1.2 盾构隧道上浮及管片错台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1.3 盾构壁后注浆工艺概述 | 第13-17页 |
1.3.1 壁后注浆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3.2 注浆材料分类 | 第14-15页 |
1.3.3 注浆系统分类 | 第15-17页 |
1.3.4 浆液流型分类 | 第17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4.1 壁后注浆试验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.2 同步注浆扩散模型及注浆参数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4.3 盾构隧道施工期间管片上浮及错台理论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4.4 盾构隧道注浆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21页 |
1.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1-24页 |
1.5.1 研究的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5.2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盾构隧道注浆充填及渗透扩散模型 | 第24-48页 |
2.1 引言 | 第24-25页 |
2.2 三种流型浆液简介 | 第25-26页 |
2.2.1 牛顿流体 | 第25页 |
2.2.2 宾汉姆流体 | 第25-26页 |
2.2.3 幂律型流体 | 第26页 |
2.3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充填扩散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6页 |
2.3.1 基本假设 | 第27页 |
2.3.2 浆液充填模型推导 | 第27-31页 |
2.3.3 算例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3.4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2-36页 |
2.4 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渗透扩散模型 | 第36-46页 |
2.4.1 基本假设 | 第36-37页 |
2.4.2 浆液渗流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.3 浆液稠度时空分布 | 第38-39页 |
2.4.4 浆液渗透扩散模型推导 | 第39-41页 |
2.4.5 部分参数取值 | 第41页 |
2.4.6 算例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4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3章 盾构隧道施工期管片局部上浮理论分析 | 第48-65页 |
3.1 引言 | 第48页 |
3.2 盾构隧道施工期管片上浮影响因素 | 第48-53页 |
3.2.1 静态上浮力 | 第48-49页 |
3.2.2 动态上浮力 | 第49-52页 |
3.2.3 其他因素 | 第52-53页 |
3.3 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浮阶段管片受力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3.1 施工期管片上浮荷载结构模型 | 第53-54页 |
3.3.2 算例分析 | 第54-55页 |
3.4 盾构隧道局部抗浮计算 | 第55-63页 |
3.4.1 上覆土的抗浮作用 | 第55-57页 |
3.4.2 接头的抗浮作用 | 第57-59页 |
3.4.3 单块管片上浮受力分析 | 第59-60页 |
3.4.4 整环管片上浮受力分析 | 第60-61页 |
3.4.5 算例分析 | 第61-6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4章 基于等效地基梁盾构隧道整体抗浮计算 | 第65-78页 |
4.1 引言 | 第65页 |
4.2 Kerr地基梁模型介绍 | 第65-66页 |
4.3 Kerr地基梁模型纵向变形解析解推导 | 第66-70页 |
4.4 盾构隧道上浮阶段纵向受力模型建立 | 第70-76页 |
4.4.1 参数取值 | 第71-72页 |
4.4.2 算例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4.3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| 第74-76页 |
4.5 隧道抗浮措施 | 第76-7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5章 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浮阶段数值模拟研究 | 第78-96页 |
5.1 引言 | 第78页 |
5.2 盾构隧道所受荷载及约束 | 第78-81页 |
5.2.1 管片所受荷载 | 第78-80页 |
5.2.2 管片所受约束 | 第80-81页 |
5.3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81-83页 |
5.3.1 模型假设 | 第81页 |
5.3.2 模型材料及参数 | 第81-82页 |
5.3.3 管片接头及管片间接触 | 第82-83页 |
5.4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3-95页 |
5.4.1 浆液压力的影响 | 第84-88页 |
5.4.2 盾尾局部空隙影响 | 第88-93页 |
5.4.3 管片壁后注浆的影响 | 第93-9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96-98页 |
结论 | 第96-97页 |
展望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