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缩略语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1 耐辐射动球菌 | 第14-18页 |
1.1 耐辐射动球菌的基本特性 | 第14-15页 |
1.2 耐辐射动球菌的基因组大小与组成 | 第15页 |
1.3 耐辐射动球菌的电离辐射抗性 | 第15-16页 |
1.4 耐辐射动球菌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2 sRNA概况 | 第18-19页 |
2.1 sRNA简介 | 第18页 |
2.2 sRNA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| 第18-19页 |
3 RecBCD蛋白与其相关DNA修复机制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 | 第21-24页 |
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页 |
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3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粘液素对耐辐射动球菌抱团生长的影响 | 第24-29页 |
1 材料 | 第24页 |
1.1 实验菌株 | 第24页 |
1.2 实验试剂 | 第24页 |
1.3 实验仪器 | 第24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3 结果和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1 K. radiotolerans单斑培养 | 第25页 |
3.2 K. radiotolerans转接培养 | 第25-26页 |
3.3 K. radiotolerans涂布培养 | 第26-27页 |
3.4 K. radiotolerans电镜观察 | 第27页 |
4 讨论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耐辐射动球菌的电转化与氯化钙转化 | 第29-31页 |
1 材料 | 第29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29页 |
1.2 实验仪器 | 第29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1 氯化钙法制备 K. radiotolerans感受态细胞及转化 | 第29页 |
2.2 K. radiotolerans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| 第29-30页 |
3 结果和分析 | 第30页 |
4 讨论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RecBCD 5'UTR::gfp重组质粒与sRNA表达重组质粒构建 | 第31-53页 |
1 材料 | 第31-35页 |
1.1 实验菌株与质粒 | 第31页 |
1.2 生物信息学软件 | 第31页 |
1.3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31-32页 |
1.4 实验主要试剂 | 第32-35页 |
2 方法 | 第35-42页 |
2.1 K. radiotolerans的复苏与基因组提取 | 第35页 |
2.2 质粒的洗脱与转化 | 第35-36页 |
2.3 质粒提取 | 第36页 |
2.4 PCR引物设计 | 第36-37页 |
2.5 PCR扩增目的基因 | 第37-40页 |
2.6 酶切验证 | 第40-41页 |
2.7 酶切产物纯化 | 第41页 |
2.8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及转化 | 第41页 |
2.9 重组质粒验证 | 第41-42页 |
3 结果和分析 | 第42-52页 |
3.1 K. radiotolerans基因组及质粒浓度测定 | 第42-43页 |
3.2 质粒与目的片段酶切及纯化 | 第43-46页 |
3.3 重组质粒验证 | 第46-52页 |
3.3.1 酶切验证 | 第46-49页 |
3.3.2 测序验证 | 第49-52页 |
4 讨论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耐辐射动球菌RecBCD 5'UTR与sRNA相互作用 | 第53-58页 |
1 材料 | 第53-54页 |
1.1 实验菌株与质粒 | 第53页 |
1.2 实验试剂 | 第53页 |
1.3 实验仪器 | 第53-54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2.1 RecBCD 5'UTR::gfp融合质粒与sRNA表达质粒共转化 | 第54页 |
2.2 流式分析共转化质粒GFP荧光 | 第54页 |
2.3 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转化质粒GFP蛋白 | 第54-55页 |
3 结果和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1 GFP流式分析 | 第55-56页 |
3.2 Western blotting分析 | 第56-57页 |
4 讨论 | 第57-58页 |
第七章 RecBCD蛋白同源性及保守域分析 | 第58-6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8页 |
2 结果和分析 | 第58-62页 |
4 讨论 | 第62-63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2页 |
附录1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