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从“国家英雄”到“洪荒少女”--1984年以来奥运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变迁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1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理论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媒介形象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收编理论第15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样本选择第17-18页
    1.4 论文结构第18-19页
2 社交媒体中的奥运运动员形象第19-26页
    2.1 “洪荒少女”傅园慧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交媒体上傅园慧事件的传播脉络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交媒体中的傅园慧形象第21-22页
    2.2 “网红”运动员张国伟和宁泽涛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田径界的“泥石流”张国伟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“国民老公”宁泽涛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25-26页
3 收编:传统媒体中傅园慧形象第26-44页
    3.1 传统媒体中的傅园慧事件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传统媒体中傅园慧事件的报道链条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传统媒体上的傅园慧形象第30-32页
    3.2 传统媒体对社交媒体上运动员形象的收编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植入:传播符号的汲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贴标签:形象特征的范畴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消解:文化特质的去风格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驯化:意识形态的“主流化”第35-36页
    3.3 傅园慧事件前后的里约奥运报道变化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傅园慧事件前的里约奥运报道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傅园慧事件后的里约奥运会报道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3-44页
4 历届奥运报道中的运动员形象之变迁第44-54页
    4.1 洛杉矶奥运会中的运动员:国家英雄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“国家”和“民族”符号的强化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冠军形象的政治化——以许海峰为例第45-46页
    4.2 亚特兰大奥运会中的运动员:再续国家英雄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新闻文本中的文学性修辞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“英雄”形象的塑造——以王义夫为例第48-49页
    4.3 北京奥运会中的运动员:胜败亦英雄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全方位的赛事报道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立体化的运动员形象—以刘翔等为例第50-51页
    4.4 里约奥运会中的运动员:“洪荒少女”和网红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社交媒体话语的收编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运动员自我个性的显现第52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2-54页
5 结论与反思第54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纸媒房地产报道的框架理论分析--以2016年《天津日报》、《今晚报》为例
下一篇: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合同风险分析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