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司法制度论文--检察院论文

检察院公诉人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检验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2 问题提出第12-18页
    2.1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胜任特征研究总体所面对的行业的缺失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部分胜任特征模型构建与检验方法不合理第12页
    2.2 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2.3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2.4 研究的总体构想第14-15页
    2.5 研究的具体流程第15-18页
3 文献综述第18-26页
    3.1 胜任特征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胜任特征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胜任特征的内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胜任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胜任特征模型开发的常用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胜任特征模型常用的检测方法第23页
    3.2 胜任特征研究的一般步骤第23-26页
4 检察院公诉人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第26-46页
    4.1 研究目的第26页
    4.2 研究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研究被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研究工具第26页
    4.3 研究步骤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绩优组和一般组被试的确认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访谈提纲的制作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访谈前的准备与访谈规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胜任特征编码词典初稿的编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访谈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访谈录音的文本转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胜任特征编码第31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分析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时长与字数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归类一致性及编码信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相关系数及评分者一致性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差异检验第35-38页
    4.5 检察院公诉人胜任特征模型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检察院公诉人与基层公务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异同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检察院公诉人与通用人类服务者胜任特征模型的异同第40页
    4.6 讨论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关于《检察院公诉人胜任特征编码词典》的讨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关于研究样本绩优组与一般组的界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关于访谈长度(字数)与胜任特征计分方式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信度评价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检察院公诉人的胜任特征模型讨论第42-46页
5 检察院公诉人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编制第46-58页
    5.1 研究目的第46页
    5.2 研究方法和步骤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被试与取样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工具与材料第46-47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分析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问卷项目筛选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问卷信度检验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问卷效度检验第52-53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量表的项目分析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量表信度检验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量表效度检验第53-54页
    5.5 检察院公诉人胜任特征模型应用第54-58页
6 讨论与展望第58-60页
7 结论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附录第66-82页
致谢第82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南沙群岛领海基线划定的法律问题研究
下一篇:我国审查起诉阶段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研究--以河南省检察院调研数据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