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特种铁路论文--地下铁路论文

地铁既有线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研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1 绪论第8-14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、课题背景及主要内容第8-9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·既有线地铁变形监测的原理及特点第8-9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9页
   ·国内外发展动态第9-13页
     ·穿越既有地铁线远程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现状第9-13页
   ·论文结构安排第13-14页
2. 下穿既有线地铁工程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案的研究第14-44页
   ·工程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·监测方案对比与实施第15-26页
     ·该隧道监测的目的与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本次监测需要监测的对象、监测内容及监测密度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监测控制标准的确定第17页
     ·可以采用的监测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第17-21页
     ·方案对比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具体可以采用的隧道监测方案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方案的具体实施第23-26页
   ·INADMS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基本情况及原理第26-33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构成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监测站软件的功能特点第28页
     ·INADMS系统针对既有线地铁工程监测的适应性特点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自动化测量及数据采集过程第29页
     ·测量机器人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及原理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极坐标基本原理第31-33页
     ·自动监测仪器测量机器人的选型第33页
   ·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现场控制系统功能设计第33-37页
     ·徕卡通信接口GeoCOM介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现场控制单元功能简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现场控制单元模块组成第36-37页
   ·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的通信第37-44页
     ·远程通信的基本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·现场监测控制系统与中心间远程通信方案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·本系统对远程通信的特殊要求第42-44页
3 I NADMS系统现场控制单元硬件设计第44-57页
   ·RCT602A远传数据采集单元硬件总体结构设计第44页
   ·主控模块设计第44-51页
     ·系统电源设计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系统复位电路设计第46页
     ·JTAG接口电路设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存储器设计第47-49页
     ·系统实时钟电路设计第49-51页
   ·GSM通信模块设计第51-53页
     ·模块选择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模块接口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·环境温度和气压传感模块第53-55页
   ·I~2C(INTER—INTEGRATED CIRCUIT)总线第55-57页
     ·I~2C总线结构特点第55页
     ·I~2C总线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过程第55-57页
4 INADMS系统远程通信部分软件设计第57-66页
   ·现场通信控制终端软件设计第57-63页
     ·现场通信控制终端软件总体结构第57-59页
     ·建立和拆除GPRS/TCPIP连接的过程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带有滑动窗口重发机制的TCP传输控制第60-63页
   ·虚拟串口的配置及使用第63-66页
5 系统调试运行第66-74页
   ·系统调试第66-71页
     ·GPRS远程数据传输测试第66-71页
   ·系统正式运营及后续第71-74页
6 结论与展望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7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延长石油集团炼油碱渣处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
下一篇:项目评审系统的开发与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