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排水工程(沟渠工程、下水道工程)论文

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控规层面规划策略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7页
1 绪论第15-3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城市化产生的雨洪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传统雨洪管理理念的落后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传统控规应对城市雨洪的缺失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城市规划亟需海绵城市技术的引入第18-19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概念界定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解读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实践研究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目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意义第2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框架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框架第27-28页
    1.5 悦来生态城现状概况第28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悦来生态城现状概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规划条件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生态敏感性评价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规划目标第36-39页
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39-49页
    2.1 国外研究进展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最佳管理措施模式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低影响开发与设计模式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模式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水敏感城市设计模式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洼地—渗渠系统模式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国外雨洪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激励政策第43-44页
    2.2 国内研究进展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有关径流与洪涝控制的研究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有关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有关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第46-47页
    2.3 研究进展小结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外研究的启示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研究的问题和不足第47-49页
3 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水域空间规划第49-69页
    3.1 水域空间规划目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雨洪水量调蓄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雨水水质净化第49-50页
    3.2 水域空间规划策略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划分基于小流域尺度的雨洪管理单元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构建基于水文过程的雨洪安全格局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构建雨洪管理的多级系统第53-54页
    3.3 水域空间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水域空间指标体系构建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域空间指标赋值第55-58页
    3.4 水域空间布局规划第58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悦来生态城雨洪管理单元的划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悦来生态城雨洪安全格局的构建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悦来生态城雨洪管理系统规划第65-67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4 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绿地系统规划第69-87页
    4.1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与原则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规划目标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规划原则第69-71页
    4.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雨洪管理目标的绿地归类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遵循水文过程的绿地网络构建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绿地网络空间立体化第74-75页
    4.3 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指标项的选取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绿地系统指标赋值第76-81页
    4.4 绿地系统布局规划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生态结构规划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绿地布局规划第82-8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85-87页
5 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交通系统规划第87-99页
    5.1 传统交通系统规划的雨洪问题第87页
    5.2 悦来生态城交通系统规划目标第87-88页
    5.3 悦来生态城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慢行交通系统网络化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消减道路红线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降低道路不透水面连续性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交叉.收窄式渠化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结合生态雨水设施的道路断面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减少停车占地、共享停车设施第93-94页
    5.4 交通系统生态雨水设施设计引导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基于雨洪管理的绿化带设计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基于雨洪管理的交通岛设计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基于雨洪管理的停车场设计第96页
    5.5 悦来生态城慢行系统规划第96-98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98-99页
6 海绵城市技术导向下的悦来生态城实施管理策略第99-105页
    6.1 实施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框架第99页
    6.2 响应海绵城市技术的空间管理模式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不同目标管理单元的形成机制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不同目标管理单元的融合第100-101页
    6.3 响应海绵城市技术的奖励机制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容积率奖励机制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经济激励机制第102-104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04-105页
7 总结第105-107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105页
    7.2 不足与展望第105-107页
致谢第107-109页
参考文献第109-115页
附录第115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5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和实践项目第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视觉与触觉的食品包装设计--以游云蜂蜜包装为例
下一篇:自媒体的运营策略研究--以《罗辑思维》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