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2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3.3 研究现状评述 | 第21-22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4-31页 |
2.1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4-27页 |
2.1.1 电子政务 | 第24-25页 |
2.1.2 信息安全 | 第25-26页 |
2.1.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 | 第26-27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7-30页 |
2.2.1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7-28页 |
2.2.2 协同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2.3 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9-3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| 第31-47页 |
3.1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做法和成效 | 第31-35页 |
3.1.1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 | 第31-32页 |
3.1.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基本组建 | 第32-33页 |
3.1.3 信息安全管理法规框架初步搭建 | 第33-34页 |
3.1.4 信息安全基础防御体系基本建成 | 第34-35页 |
3.2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5-41页 |
3.2.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条块分割、各自为政现象普遍存在 | 第36页 |
3.2.2 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出台较为滞后 | 第36-38页 |
3.2.3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较低 | 第38-39页 |
3.2.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匮乏 | 第39页 |
3.2.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 | 第39-41页 |
3.3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3.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协之间缺乏协同管理 | 第41-42页 |
3.3.2 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存在一定的“盲区” | 第42页 |
3.3.3 对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 | 第42-43页 |
3.3.4 忽视信息安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| 第43-44页 |
3.3.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| 第44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| 第47-52页 |
4.1 我国其他地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| 第47-49页 |
4.1.1 北京市 | 第47-48页 |
4.1.2 深圳市 | 第48页 |
4.1.3 澳门 | 第48-49页 |
4.2 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| 第49-50页 |
4.2.1 美国 | 第49-50页 |
4.2.2 新加坡 | 第50页 |
4.3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启示 | 第50-5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| 第52-59页 |
5.1 完善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| 第52-53页 |
5.2 完善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 | 第53-54页 |
5.2.1 完善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配套法律法规 | 第53-54页 |
5.2.2 推进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 | 第54页 |
5.3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培养 | 第54-55页 |
5.4 构建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人才梯队 | 第55-56页 |
5.5 以管理需求为导向深化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| 第56-58页 |
5.5.1 完善关键信息安全设施安全态势感知研究和应用 | 第56页 |
5.5.2 加强信息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| 第56-57页 |
5.5.3 构建统一的政务外网信息安全信任体系 | 第57页 |
5.5.4 发展自主信息安全产业和国产信息技术 | 第57-58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附件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