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提升风电消纳能力的现有方法 | 第11-14页 |
1.2.2 热电联合调度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二级热网电锅炉调峰供热系统 | 第18-32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基于二级热网调峰电锅炉的供热系统 | 第18-19页 |
2.3 供热系统基础理论 | 第19-24页 |
2.3.1 热负荷计算 | 第20-21页 |
2.3.2 热负荷预测 | 第21-23页 |
2.3.3 热负荷图 | 第23-24页 |
2.4 二级网调峰电锅炉运行方式 | 第24-26页 |
2.4.1 电锅炉调峰形式 | 第24-25页 |
2.4.2 调峰电锅炉启停控制方式 | 第25-26页 |
2.5 供热系统热平衡特性 | 第26-29页 |
2.5.1 热电机组供热计算 | 第26-28页 |
2.5.2 二级网热平衡方程 | 第28页 |
2.5.3 一级网热平衡方程 | 第28-29页 |
2.6 算例分析 | 第29-31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基于二级热网电锅炉调峰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及求解方法 | 第32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火电机组的煤耗特性 | 第32-35页 |
3.2.1 纯凝机组煤耗特性 | 第33页 |
3.2.2 热电机组煤耗特性 | 第33-35页 |
3.3 热电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| 第35-37页 |
3.3.1 目标函数 | 第35页 |
3.3.2 等式约束 | 第35-36页 |
3.3.3 不等式约束 | 第36-37页 |
3.4 负荷优化分配方法 | 第37-42页 |
3.4.1 基本粒子群算法 | 第38页 |
3.4.2 粒子群算法改进思路 | 第38-41页 |
3.4.3 改进粒子群算法流程 | 第41-42页 |
3.5 算例分析 | 第42-49页 |
3.5.1 系统热电负荷优化分配结果 | 第44-47页 |
3.5.2 调峰比对煤耗、风电消纳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3.5.3 容量对煤耗、风电消纳的影响 | 第4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基于二级热网电锅炉调峰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| 第50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50页 |
4.2 经济性分析的数学模型 | 第50-52页 |
4.2.1 系统收益 | 第50-51页 |
4.2.2 系统成本 | 第51-52页 |
4.2.3 系统利润 | 第52页 |
4.3 分时电价对方案经济性影响 | 第52-58页 |
4.3.1 需求侧分时电价的影响 | 第52-56页 |
4.3.2 上网侧分时电价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3.3 不同分时电价方案的利润差比较 | 第57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