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5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7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7-27页 |
1.2.1 热采井井筒传热 | 第17-20页 |
1.2.2 海上井筒注多元热流体井筒内流动与传热 | 第20-21页 |
1.2.3 蒸汽-气体-化学添加剂复合采油技术 | 第21-23页 |
1.2.4 热水-气体-化学添加剂复合采油技术 | 第23-27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基于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多元热流体井筒传热模型分析 | 第29-61页 |
2.1 本章简介 | 第29页 |
2.2 井筒传热模型 | 第29-34页 |
2.2.1 油管中心到水泥环外缘的一维稳态传热 | 第30-32页 |
2.2.2 水泥环外缘到地层的非稳态导热 | 第32-34页 |
2.3 井筒注含蒸汽多元热流体流动计算模型 | 第34-43页 |
2.3.1 井筒单相流动数学模型 | 第35-37页 |
2.3.2 井筒两相流动数学模型 | 第37-41页 |
2.3.3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| 第41-42页 |
2.3.4 多元热流体参数 | 第42-43页 |
2.4 多元热流体模型对比分析 | 第43-53页 |
2.4.1 井筒单相流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| 第44-48页 |
2.4.2 井筒两相流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| 第48-53页 |
2.5 热采井油层加热计算模型 | 第53-54页 |
2.5.1 热采井加热半径 | 第53-54页 |
2.5.2 焖井结束时的加热区温度 | 第54页 |
2.6 与蒸汽井筒流动、油藏加热范围对比分析 | 第54-58页 |
2.6.1 多元热流体与蒸汽井筒流动对比分析 | 第54-57页 |
2.6.2 多元热流体与蒸汽井底加热范围对比分析 | 第57-58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58-61页 |
第三章 海上热采井注多元热流体井筒流动与传热分析 | 第61-85页 |
3.1 本章简介 | 第61页 |
3.2 海上热采井井筒传热模型 | 第61-67页 |
3.2.1 空气段与海水段 | 第62-64页 |
3.2.2 地层段 | 第64-66页 |
3.2.3 环境温度 | 第66-67页 |
3.3 海上井筒注含热水多元热流体计算模型 | 第67-68页 |
3.3.1 井筒压力计算模型 | 第67-68页 |
3.3.2 井筒温度计算模型 | 第68页 |
3.4 海上井筒注热水多元热流体井筒传热分析 | 第68-79页 |
3.4.1 模型验证 | 第68-70页 |
3.4.2 海上热采井注多元热流体井筒热损评估 | 第70-72页 |
3.4.3 关键因素对井筒热损失的影响 | 第72-79页 |
3.5 海上井筒注含蒸汽多元热流体井筒传热分析 | 第79-83页 |
3.5.1 海上热采井注含蒸汽多元热流体热损评估 | 第79-80页 |
3.5.2 关键因素对井筒热损失的影响 | 第80-8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四章 不同气体对于热水-气体-化学添加剂驱油影响对比分析 | 第85-97页 |
4.1 本章简介 | 第85页 |
4.2 实验装置 | 第85-88页 |
4.2.1 实验装置 | 第85-86页 |
4.2.2 实验材料 | 第86-87页 |
4.2.3 实验步骤 | 第87页 |
4.2.4 实验条件 | 第87-88页 |
4.2.5 测量误差分析 | 第88页 |
4.3 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88-95页 |
4.3.1 热水-N_2-化学添加剂复合驱油 | 第88-91页 |
4.3.2 热水-空气-化学添加剂复合驱油 | 第91-93页 |
4.3.3 不同气体开采效果比较 | 第93-9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第五章 热水-CO_2-化学添加剂复合驱油及二氧化碳封存 | 第97-115页 |
5.1 本章简介 | 第97页 |
5.2 实验过程 | 第97-103页 |
5.2.1 实验装置 | 第97-99页 |
5.2.2 实验条件 | 第99页 |
5.2.3 实验材料 | 第99-100页 |
5.2.4 实验步骤 | 第100-101页 |
5.2.5 测量误差分析 | 第101页 |
5.2.6 CO_2的焦耳-汤普森效应 | 第101-103页 |
5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103-106页 |
5.3.1 实验结果 | 第103-104页 |
5.3.2 不同开采方式对比 | 第104-105页 |
5.3.3 CO_2的封存效果 | 第105-106页 |
5.4 各参数对于热水-CO_2-化学添加剂复合驱油的影响 | 第106-113页 |
5.4.1 二氧化碳注入流量的影响 | 第106-108页 |
5.4.2 热水注入流量的影响 | 第108-109页 |
5.4.3 热水注入温度的影响 | 第109-110页 |
5.4.4 储层压力的影响 | 第110-111页 |
5.4.5 原油粘度的影响 | 第111-112页 |
5.4.6 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| 第112-11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13-11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5-119页 |
6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115-117页 |
6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117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31页 |
附录 符号表 | 第131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-13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| 第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