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动式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电磁兼容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天线干扰算法发展史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发展状况 | 第9-10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机动式通信系统的天线干扰分析 | 第11-21页 |
| ·机动式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特性 | 第11-13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的电磁干扰模型 | 第13-20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种类 | 第13-15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辐射原理 | 第15-16页 |
| ·车载线天线与车载抛物面天线辐射特性比较 | 第16-19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耦合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| 第三章 抛物面天线电磁干扰计算 | 第21-35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方向图计算 | 第21-26页 |
| ·天线方向图 | 第21-23页 |
| ·不同口径场分布对方向图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均匀照射抛物面的方向图计算 | 第24-26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耦合度计算 | 第26-31页 |
| ·耦合度的概念及意义 | 第26-27页 |
| ·天线基本参量简介 | 第27-30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任意方向增益及耦合度公式 | 第30-31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耦合模型适用范围 | 第31-34页 |
| ·天线场区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| ·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耦合模型的推广 | 第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抛物面天线电磁兼容特性分析 | 第35-47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的建模 | 第35-41页 |
| ·商业软件中的抛物面天线建模 | 第35-37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局部坐标系与总体坐标系 | 第37-39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建模 | 第39-41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电磁兼容特性分析 | 第41-46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方向图算例与验证 | 第41-43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耦合度算例与验证 | 第43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五章 抛物面天线电磁兼容仿真软件实现 | 第47-59页 |
| ·软件总体设计 | 第47-51页 |
| ·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| 第47-48页 |
| ·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介绍 | 第48-49页 |
| ·软件概要设计 | 第49-51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仿真模块的软件实现 | 第51-57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仿真模块流程图、数据流和函数调用关系 | 第51-54页 |
| ·抛物面天线仿真模块界面演示 | 第54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