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.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.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与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1.2.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 | 第20-22页 |
1.3.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意义和关键技术 | 第22-23页 |
1.4. 论文的内容和安排 | 第23-25页 |
2.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模型和原理 | 第25-46页 |
2.1. 引言 | 第25页 |
2.2. 距离向目标分辨模型和原理 | 第25-38页 |
2.2.1. 距离向分辨率 | 第25-26页 |
2.2.2. 扩频技术 | 第26-29页 |
2.2.3. 距离向脉冲压缩 | 第29-32页 |
2.2.4. 压缩限制条件 | 第32-36页 |
2.2.5. 距离向成像精度 | 第36-37页 |
2.2.6. 距离向混叠 | 第37-38页 |
2.3. 正交距离向目标分辨模型和原理 | 第38-45页 |
2.3.1. 匀速平动模型 | 第39-41页 |
2.3.2. 匀速转动模型 | 第41-44页 |
2.3.3. 正交距离向采样带宽 | 第44-45页 |
2.4.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3. 相位调制连续波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原理与设计 | 第46-67页 |
3.1. 引言 | 第46页 |
3.2. 线性调频与相移键控 | 第46-49页 |
3.2.1. 基于声光调制器的线性移频 | 第46-47页 |
3.2.2. 基于激光器腔长调节的线性移频 | 第47页 |
3.2.3. 基于电光调制器的相移键控 | 第47-49页 |
3.3. 扩频序列 | 第49-53页 |
3.3.1. Barker码 | 第50-51页 |
3.3.2. m序列 | 第51-52页 |
3.3.3. 其它一些扩频序列 | 第52-53页 |
3.4. 连续波雷达与脉冲雷达 | 第53-55页 |
3.5. 理想模型理想目标回波信号 | 第55-57页 |
3.6. 雷达参数设计 | 第57-58页 |
3.7. 成像算法与仿真 | 第58-65页 |
3.8.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4. 相位调制连续波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与实验 | 第67-87页 |
4.1. 引言 | 第67页 |
4.2. 系统关键器件 | 第67-77页 |
4.2.1. 激光器 | 第67-69页 |
4.2.2. 扩频器件 | 第69-70页 |
4.2.3. 平衡光电探测器 | 第70-73页 |
4.2.4. 光学正交解调器 | 第73-77页 |
4.3. 实验系统和场景 | 第77-79页 |
4.4.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9-86页 |
4.4.1. 实验一 | 第79-84页 |
4.4.2. 实验二 | 第84-86页 |
4.5.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5. 相位调制连续波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运动补偿研究 | 第87-105页 |
5.1. 引言 | 第87-88页 |
5.2. 距离向运动补偿 | 第88-98页 |
5.2.1. 逆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运动补偿算法 | 第88-89页 |
5.2.2.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距离向运动补偿 | 第89-98页 |
5.3. 正交距离向运动补偿 | 第98-101页 |
5.4. 联合时频分析 | 第101-103页 |
5.5.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6.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数据压缩 | 第105-116页 |
6.1. 引言 | 第105页 |
6.2. 无损数据压缩 | 第105-106页 |
6.3. 压缩感知 | 第106-113页 |
6.3.1. 稀疏信号 | 第106-107页 |
6.3.2. 测量矩阵 | 第107-110页 |
6.3.3. 重建条件与方法 | 第110-113页 |
6.4.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数据压缩与恢复成像 | 第113-115页 |
6.5.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7. 总结与展望 | 第116-119页 |
7.1. 本文内容总结 | 第116-117页 |
7.2. 工作展望 | 第117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26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