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研究课题的概述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| 第12-23页 |
1.2.1 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概况 | 第12-14页 |
1.2.2 地基承载力理论的发展 | 第14-18页 |
1.2.3 地基沉降变形理论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3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陕蒙沙漠公路特殊路基的工程性质 | 第25-35页 |
2.1 毛乌素沙漠地区特殊路基概况 | 第25-27页 |
2.1.1 自然条件 | 第25页 |
2.1.2 特殊地基的形成原因 | 第25-27页 |
2.2 陕蒙沙漠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特性 | 第27-35页 |
第三章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路用性能研究 | 第35-52页 |
3.1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物理性质 | 第35-40页 |
3.1.1 含泥风积沙的颗粒组成 | 第35-36页 |
3.1.2 制备试样的物理性质 | 第36-39页 |
3.1.3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比重试验 | 第39-40页 |
3.1.4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界限含水量 | 第40页 |
3.2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压实特性 | 第40-43页 |
3.2.1 重型标准击实试验 | 第40-43页 |
3.3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强度特性 | 第43-51页 |
3.3.1 试验设备及方案 | 第43-45页 |
3.3.2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5-50页 |
3.3.3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CBR试验的内在机理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4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陕蒙沙漠公路地基的承载力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| 第52-96页 |
4.1 承载力的现场载荷试验研究 | 第52-80页 |
4.1.1 现场试验段概况 | 第52-53页 |
4.1.2 载荷试验 | 第53-54页 |
4.1.3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4-80页 |
4.2 地基承载力的有限元模拟 | 第80-88页 |
4.2.1 有限元软件简介 | 第80-82页 |
4.2.2 材料的本构模型 | 第82-84页 |
4.2.3 计算模型的确定 | 第84-88页 |
4.3 不良地基处理的数值模拟 | 第88-95页 |
4.3.1 计算模型的划分 | 第88-95页 |
4.4 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五章 陕蒙沙漠公路特殊地基的变形与稳定性研究 | 第96-121页 |
5.1 特殊地基变形理论计算 | 第96-107页 |
5.1.1 传递矩阵的导出 | 第96-101页 |
5.1.2 风积沙路基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沉降 | 第101-103页 |
5.1.3 风积沙路基沉降计算实例 | 第103-107页 |
5.2 风积沙路基最终沉降预测范例检索模型 | 第107-113页 |
5.2.1 风积沙路基最终沉降预测范例检索模型 | 第107-110页 |
5.2.2 风积沙路基沉降预测 | 第110-113页 |
5.3 风积沙路基边坡稳定性的计算理论、方法及计算参数 | 第113-121页 |
5.3.1 沙漠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稳定性特点 | 第113页 |
5.3.2 风积沙路基边坡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 | 第113-119页 |
5.3.3 试验段路基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| 第119-121页 |
第六章 陕蒙沙漠公路特殊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选择 | 第121-132页 |
6.1 沙漠公路特殊地基常用处理方案 | 第121-124页 |
6.1.1 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| 第121-122页 |
6.1.2 特殊地基处理方案优化的影响因素 | 第122-124页 |
6.2 陕蒙高速公路特殊地基处理方案优化 | 第124-131页 |
6.2.1 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的灰色区间关联决策评价 | 第125-126页 |
6.2.2 灰色关联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| 第126-129页 |
6.2.3 在高速公路不良地基处理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| 第129-131页 |
6.3 小结 | 第131-132页 |
结论及展望 | 第132-134页 |
结论 | 第132-133页 |
创新点 | 第133页 |
展望 | 第133-1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4-14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14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、生产项目 | 第142-143页 |
致谢 | 第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