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根茬根土分离装置的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根茬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1 国外根茬处理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根茬处理现状 | 第12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1.4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根土分离机理的研究 | 第15-30页 |
2.1 土壤破碎机理分析 | 第15-17页 |
2.2 根土复合体胞元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2.2.1 玉米根系的结构及分布 | 第17-18页 |
2.2.2 胞元模型的提出 | 第18页 |
2.3 根土复合体胞元的有限元分析 | 第18-30页 |
2.3.1 根土复合体有限元离散化模型 | 第19页 |
2.3.2 根土复合体各类单元的本构模型 | 第19-24页 |
2.3.3 根土复合体胞元有限元模拟分析 | 第24-30页 |
第3章 根茬收获工艺及装置工作原理 | 第30-34页 |
3.1 玉米根茬的物理特性及收获工艺 | 第30-31页 |
3.1.1 玉米根茬的物理特性 | 第30-31页 |
3.1.2 米根茬的收获工艺 | 第31页 |
3.2 总体结构及工作流程 | 第31-34页 |
3.2.1 总体结构 | 第31-32页 |
3.2.2 传动路线的确定 | 第32页 |
3.2.3 工作流程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碎土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| 第34-54页 |
4.1 碎土方案的选择 | 第34-36页 |
4.2 碎土装置的设计 | 第36-42页 |
4.2.1 碎土装置的结构 | 第36-37页 |
4.2.2 碎土滚筒的设计 | 第37-40页 |
4.2.3 栅条托板的结构设计 | 第40-41页 |
4.2.4 杆条输送喂入链的结构 | 第41-42页 |
4.3 碎土装置的运动学分析 | 第42-47页 |
4.3.1 碎土滚筒碾压齿顶点的位移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3.2 碎土滚筒碾压齿顶点的速度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3.3 运动参数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4.3.4 相邻两齿在最低点处的位移差 | 第46-47页 |
4.5 碎土滚筒的有限元分析 | 第47-54页 |
4.5.1 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 | 第47-49页 |
4.5.2 载荷处理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49-52页 |
4.5.3 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筛分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| 第54-64页 |
5.1 筛分方案的选择 | 第54-55页 |
5.2 杆条式抖动分离装置的结构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| 第55-60页 |
5.2.1 杆条链结构的确定 | 第55-57页 |
5.2.2 驱动带轮、链轮及带的参数确定 | 第57-60页 |
5.3 杆条式抖动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 | 第60页 |
5.4 抖动轮设计及运动分析 | 第60-64页 |
5.4.1 抖动轮的类型及结构 | 第60-62页 |
5.4.2 抖动轮的运动参数 | 第62页 |
5.4.3 抖动轮的运动分析 | 第62-64页 |
第6章 碎土装置试验 | 第64-71页 |
6.1 试验目的 | 第64页 |
6.2 试验器材和指标 | 第64-66页 |
6.2.1 试验设备 | 第64-66页 |
6.2.2 影响因素与性能指标 | 第66页 |
6.3 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| 第66-71页 |
6.3.1 Kriging模型的基本理论 | 第67页 |
6.3.2 选取样本点 | 第67-68页 |
6.3.3 基于Kriging模型的插值 | 第68-69页 |
6.3.4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 | 第69-71页 |
第7章 总结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